
今天(2025年10月26日),渝中区枇杷山书院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超过50名文物保护志愿者、历史文化爱好者与热心市民齐聚一堂,共同参与“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2025年第18讲(总第94讲)——“寻找九开八闭:地理学视角下的重庆古城”专题讲座。

重庆这座山城,宛如一颗镶嵌在长江与嘉陵江之间的璀璨明珠。在这片山水相依的神奇土地上,隐藏着一座镌刻千年历史的“石头城”。重庆城墙依山就势,循水蜿蜒,历经数百年演变,最终形成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的独特格局——既有九座日常开放的城门,又有八座水道的闭门。朝天门迎江纳舶,见证了“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商贸盛景;通远门连蜀接川,承载着“一夫当关”的军事要冲;太平门积谷利民,守护百姓生计;金紫门藏金纳宝,寓意财富汇聚……每一道城门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这座城市帆影连天的繁华过往,也铭刻着金戈铁马的历史篇章。

本次讲座特邀重庆市地理遥感中心地理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海鹏先生担任主讲嘉宾。作为重庆市首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重庆地理学会地理文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所长在自然地理与历史地理跨学科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尤其在重庆地理文化、历史地名及古地图研究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同时,他还是重庆市多个专业领域专家库的核心成员,涵盖区划地名、文化旅游、地方志编纂及社科普及等多个学科方向。
在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中,张所长从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维视角,系统阐释了重庆古城的地质基础、城址变迁、文献记载,以及“九开八闭”城门体系的功能布局、建筑特色与历史演变。凭借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渊博的专业知识,张所长不仅厘清了学界关于重庆古城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更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地图与实地考察资料,为现场观众生动再现了重庆古城的历史风貌。
整场讲座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将重庆古城的历史画卷娓娓道来,令在场听众沉醉其中。互动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听众们围绕通远门防御体系、东水门码头遗址、人和门历史变迁等话题踊跃提问,并就古城与自然山水的空间关系、八卦方位布局的玄机、“千斤闸”设施,明代、清代城墙制式的变化等问题与张所长展开深入交流。主讲人细致专业的解答,使在场观众对重庆古城文化有了更为立体、深刻的认识。
作为重庆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品牌,“发现重庆”大讲堂始终致力于挖掘城市文化基因、传承历史文脉。该系列讲座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致力于打造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本次“九开八闭”专题讲座,不仅是对重庆古城门体系的一次系统性学术梳理,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通过这样的高品质文化活动,我们既能触摸城市历史的脉络,又能激发文化传承的创新活力,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期待“发现重庆”大讲堂继续引领我们探寻山城的文化密码,发现更多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荣光与时代风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