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如意甘肃】
10月26日上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张掖市政府联合主办,张掖、酒泉、嘉峪关三市文旅部门共同协办的2025年甘肃省研学旅行大会,在“丝路明珠·彩虹张掖”成功举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治纲,张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娄金华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近300名文旅系统代表、重点研学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文旅+研学”融合发展路径展开深度交流,共绘丝路研学新蓝图。
王治纲在致辞中指出,甘肃凭借“历史有厚度、文化有深度、自然有广度、科技有温度”的独特禀赋,堪称一部可触摸、可行走的立体“活态历史教科书”。如今,研学旅行已从文旅细分领域跃升为拉动文旅消费、赋能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目前,甘肃已构建起五大特色研学体系:以大地湾遗址、马家窑彩陶为核心的“文明溯源之旅”,可触摸华夏文明源头;以张掖七彩丹霞、祁连草原为依托的“自然探秘之旅”,能沉浸式感受自然奇观;借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敦煌研究院数字化技术的“科技体验之旅”,可近距离对话前沿科技;融合河西走廊农事劳作、天水传统小吃制作的“农耕寻根之旅”,能感悟传统农耕智慧;串联南梁、会宁红色地标的“红色教育之旅”,可传承革命精神。五大体系多维度覆盖需求,满足不同群体研学期待。他强调,甘肃将持续深化“省级搭台、市县联动、企业参与”的协同发展格局,在研学资源开发、服务品质升级上精准发力,进一步提升“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娄金华指出,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城市,张掖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构建了“自然探索+文化传承+红色教育”三位一体的研学发展模式,成功打造“行知彩虹张掖”特色品牌。目前已开发30条覆盖地质、生态、非遗等领域的精品研学路线,建成53个标准化研学基地,研发46门适配不同学段的专属课程,配备200余名持证专业研学导师,形成“研、学、游、行”一体化服务链条,真正实现“研有所学、游有所得”。她表示,张掖的研学资源兼具自然深度与人文温度: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呈现地球亿万年演化轨迹,山丹军马场、马蹄寺石窟承载丝路文明记忆,高台烈士纪念馆传承红西路军革命精神。未来,张掖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地质探秘”“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等主题线路,完善“主题化、场景化、体验化”研学体系,推动产品从“单一观光”向“深度沉浸”升级,携手全国同行让更多人通过研学读懂张掖、读懂甘肃。
大会现场同步发布2025年甘肃研学旅行发展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全省累计接待研学团队2.39万个、321.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6%和8.3%,标志着甘肃研学旅行正式迈入“全域提质”“业态繁荣”新阶段。基础建设方面,甘肃以“三化引领”夯实根基:资源整合实现“串珠成链”,各市州打造特色IP并开展跨市联动;课程开发构建“探究+实践”体系,推出120余门特色课程,9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研学精品线路;品牌推广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矩阵扩大影响力。综合效益方面,实现“三升突破”:规模与效益双升,多地研学接待量大幅增长,且有效带动乡村振兴;业态与品质双升,深化“研学+科技”“研学+工业”等融合模式,建成8家国家级、32家省级研学基地;品牌与辐射力双升,省外研学客源占比升至42%,同时健全“行前备案、过程监管、应急响应”安全机制保障出行。未来,甘肃将建立省级研学优秀案例库、开展品牌产品评选,优化资金与平台支持,深化“研学+”融合并打造“丝路研学”国际品牌,推动从“全国研学目的地”迈向“国际研学新标杆”。
此次大会的创新实践尤为亮眼。首次推出的“演艺+研学”模式,由甘肃省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与肃南歌舞团联手,将敦煌舞的灵动、裕固族歌舞的醇厚融入沉浸式表演,让甘肃文旅魅力可看、可感、可共情,为“文旅+研学”融合开辟新路径。同期举办的研学资源展上,全省14个市州近200种研学课程资料、文创产品集中亮相;大会现场,甘肃重点研学机构与国内同行签约12项合作协议,涵盖客源互送、产品联合开发等领域,为甘肃研学拓展全国市场搭建桥梁。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后续将以《来甘肃·阅中国》为重要文化纽带,持续推动“文旅+教育+演艺”深度融合,助力研学旅行成为甘肃文旅消费增长极与区域发展新引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注入文旅动能。
文字:郇亮 薛晨
报送:节会与宣传推广处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特别声明
1.此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旨在宣传推广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2.文章中使用的文字或图片如需要署名,请及时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电话:0931-8411060。
本文来自【如意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