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天府·熊猫文化
“熊猫+” “+熊猫” 创未来
10月17日至20日,2025年天府书展在成都举行。18日,由四川画报社、成都国之瑰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看熊猫杂志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画卷天府·熊猫文化推介会”暨《四川画报》熊猫符号经济专刊首发式,在2025天府书展主会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推介会现场
国宝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有着和平、友好的形象,以及祥瑞、幸福的寓意。因为有了文创产品,大熊猫以及大熊猫的生活由陌生的、有距离的转换为可观赏、可触摸、可感知、可使用的对象,大熊猫文化由此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实现了相应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感性价值等。
“熊猫符号经济”专刊封面(点击上图,横屏览阅专刊电子书)
画山画水画四川,画出安逸四川;“熊猫+”与“+熊猫”,创造无限可能。本次推介会上首发的《四川画报》“画卷天府·熊猫符号经济”专刊,以“国之瑰宝”“‘论道’熊猫”“文创秀场”三大板块,用精彩丰富的图文,呈现了当下文创事业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熊猫文化新生态,串接出一幅打通熊猫文创、文博、文艺的美美与共的文化旅游导览图。而众多业内专家以亲历和感悟发表的洞见与心得,更成为当下“熊猫文创版图”上的一个指路方向标。
周 志 懿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原总编辑。
大熊猫不仅是四川的瑰宝、中国的国宝,更是跨越国界的文化品牌符号。以大熊猫的唯一性为根基、高端性为支柱,以此赋能四川千行百业的品牌塑造,有望将其转化为以品牌促消费的产业动能。
瞄准大熊猫的唯一性,塑四川一线品牌
唯一性是品牌的立身之本。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主要分布于四川,构成了品牌最原始的“唯一性”。多年来,四川通过建立卧龙、四姑娘山等4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构建起全球最完善的大熊猫保护体系,让四川熊猫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标杆。
“熊猫专列”是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典型案例(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产品可能被竞争者复制,而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熊猫品牌的唯一性,正是其穿越周期、抵御同质化竞争的根本。
对于四川文化创意企业而言,以大熊猫的唯一性提升大熊猫品牌的唯一性,至少可以强化三项工作:一是立足大熊猫的唯一性,叠加企业自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限创意,为唯一性加码;二是通过熊猫符号叠加企业自身创意,为其他企业客户、政府客户等的品牌塑造赋能;三是通过故事性、短剧型、动漫式的内容与手段,在大熊猫符号与品牌的唯一性的叙事中,实现文化挖掘与价值提炼的深入打磨,比如功夫熊猫。
未经打磨的品牌如同未经雕琢的石头,经过精心建设,才能成为巨大的无形资产。一边保护大熊猫生物学上的稀缺性,一边赋予其文化叙事的独特性,我们就能运用熊猫符号培塑一线品牌。
聚焦大熊猫的高端性,塑四川一流品牌
对于品牌建设而言,高端性依托于高质量、高内涵、高性价比、高附加值。以“三品一标”强化大熊猫品牌的高端性,则涵盖了生态保护、文化输出、产业运营等多个维度的内容。
比如在生态保护层面,其品牌公信力的核心指标包括“信誉、可靠性”;在文化输出层面,品牌是讲标准的、讲质量的;在产业运营层面,“以价换量”策略虽然短期刺激消费,但会损害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这些思考,以大熊猫为符号开展文化创意,需要突破浅层传播,打造承载东方智慧与地方特色的高端载体。
全球首部大熊猫主题史诗剧《熊猫归来》,收获观众热捧好评不断(郝立艺 摄)
例如,在“熊猫故乡”雅安,雅安文旅集团联合域上和美集团打造的全球首部大熊猫主题史诗剧《熊猫归来》,收获观众热捧好评;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福星高照·三星堆熊猫摆件”,实现了四川两大文化双璧的梦幻联动;泸州老窖推出“熊猫典藏版”白酒,瓶身手工雕刻熊猫与酒坊图案,尽显奢华质感;蒙顶山研发的“熊猫茶”,以熊猫粪便施肥种植,每50克价格高达21986元……
这些“以质取胜”的发展模式,既能提升品牌溢价,更能强化公众对熊猫品牌“高端、稀缺、有责任”的认知。
激活大熊猫的赋能性,塑四川一揽子品牌
品牌经济是以品牌为核心来整合各种经济要素,从而带动行业整体运营提升。所以熊猫品牌绝非孤立符号,而是能穿透产业边界的能量中枢。建议以熊猫品牌的丰富性与高端性,赋能四川千行百业。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熊猫专列”将熊猫IP从文化符号变成沉浸式体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例如近期,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吸引1.3万件作品参赛,涉及布偶、摆件、手提包、机器人等诸多业态。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熊猫专列”将熊猫IP从文化符号变成沉浸式体验,车厢熊猫元素无处不在,同时设有川剧变脸、蜀绣展示等特色节目,提升了整个专列的附加值。相关报道显示,这趟票价高达5.59万元起的专列,预售以来,2025年5月至10月的班次已全部售罄,不仅刷新了国内火车旅行的价格认知,更成为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典型案例。
成都国之瑰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大熊猫IP为核心,与熊猫基地联合开发1200余件以“基地和花”为代表的大熊猫主题周边产品。“花花”系列文创面世后迅速成为“爆款”,并荣获“成都礼物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赛事金奖。同时,企业与兴业银行、泡泡玛特、元隆雅图、中国移动咪咕的熊猫IP跨界授权合作,实现IP授权销售2082万元,2024年实现文创产品销售2.1亿元。
“熊猫专列”里车厢熊猫元素无处不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这些协同效应,以熊猫品牌为核心对各种经济要素进行重新组织,推动经济形态整体提升并抵达一种新的经济文明。
大熊猫符号是四川生态优势的缩影、文化蕴藉的基底、产业升级的引擎……从唯一性挖掘到高质量坚守,再到产业链扩链、破圈、赋能并实现延伸,只要我们以品牌思维珍视这份馈赠,这只大熊猫终将从“四川的熊猫”成长为“世界的熊猫”。
本文源自《四川画报》总第415、416期
编辑/肖蓉
审核/鲁琴
终审/陈佳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