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魏 郭歌
“去各地走走就会发现,似乎每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都是有吃有逛的特色街区,但事实上游客更偏好历史街区。”10月24日,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仪亮分享了他对城市空间的观察。
“历史街区就像一座座‘减速绿洲’,很少被现代化动力和加速动力染指,这也让沉浸其中的人们感觉时间似乎慢下来了。因此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历史遗存,不只是为了创造一些展示价值供人欣赏,还在于为人们的精神世界保留一处处栖身之所。”马仪亮说,学界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在特色街区或者古镇游览,特别是融入换装游览,游客会更加沉浸到游憩场景中,体验感会更好。
谈及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马仪亮认为旅游产品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场景,历史文化街区和遗迹遗址就是这样的场景。“历史文化街区和遗迹遗址有足够的景观价值,能输出更多的情绪价值,也能附着诸如旅拍、美食、戏曲、小剧场演艺、文创售卖、换装、非遗体验等更加多样的文旅产品。”马仪亮解释。
“当然,城市更新的主基调还是更新,不是教条的守旧,也不是无中生有建一个仿古空间。”在马仪亮看来,近年来一些文旅小镇成为闲置低效项目,最根本原因还是在当前资源的充沛供给下,项目没有提供更深层次的体验和差异化的服务,游客的体验被稀释,那些空间就成为没有故事、没有回忆、没有交织着认同感的地方了。
城市由过去和资源禀赋所决定,更由未来所驱动。马仪亮表示,未来的城市,不只是让人们有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还要有好的生活空间和游憩场景,当游客感受到了城市的善意和温暖,也会回报更多的赞许和旅游消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