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秋色我们来到怀柔,想到多年未到访红螺寺,遂决定去红螺寺。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由高僧佛图澄创建,是中国北方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享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的美誉。红螺寺最初名为“大明寺”,在明代正统年间更名为“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传说而俗称“红螺寺”。
古寺位于山脚下,有1600多年历史的坡道已被保护起来,周遭有九棵古槐树(4棵在坡道两边,5棵在寺前),俗称“门前九卫士”。
寺内几棵古树名木特别醒目,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古柏被密集的红色祈福带环绕,殿前还有一对1100多年的雌雄古银杏树。
寺内的紫珠很美。
逛完古寺,我们准备爬山去寻找秋色。上山的道路有三条,西边是观音路,中部是红螺路,东边是健康路、青春路接岭上长廊。我们沿观音路上行,沿途有几十座观音像,路边悬挂着无数感恩的锦旗,看来这里的送子观音是真的灵验啊。想起来我们大概是90年代来过红螺寺,那时似乎还没有这条路呢。
路上我还发现一只松鼠灵敏地偷供果,快速抓了一块饼干跑到树上吃。
红螺寺内有不少弘一法师的题字,我很好奇弘一法师跟红螺寺有何渊源。上网查询后得知,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曾在红螺寺修行六年,而弘一法师是其弟子,这是否就是弘一法师为红螺寺题字的因缘呢。
我们爬到观音寺就有些腿软,再往上爬到“中天门”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了,要不是抱着这次不登顶以后可能很久不会再来,大概率就放弃了。路上黄栌树并不少,但大多乌蒙蒙(有点泛紫)的,只有少数几棵变红黄,逆光能显得更鲜艳一些。
中天门的亭子和长廊视野很好,但彩叶难觅,似乎就这么一丛火炬树。
带着终于爬到顶(不是峰顶,而是景区道路终点)的愉悦,和并未看到彩叶林的遗憾,我们沿东线下山。东线的台阶更陡,下山路上倒是看见了一些红叶。
后来在观景台上,我们终于看见了山坡上成片的黄栌树,只不过变色率不高。再加上天空灰蒙蒙的,看上去也就是隐隐的暗红色吧。
我稍微调了点亮度和色彩,稍微有点感觉了。其实很多网图都是大幅度PS过的,可不要相信那些特别鲜艳的红叶图片,实际上可能性不大。
我的印象是红螺寺山上到处散布着佛像,这次只看见一尊济公,听说佛像都集中到一起了。
红螺寺一游很有收获,一是看到了崭新的观音路;二是登上了中天门,锻炼效果不错;三是看到了一些红叶,总算不虚此行。
下山后我们在不远处的丽泽山庄饱餐了一顿虹鳟鱼,125元双人套餐包括一条碳烤虹鳟鱼(很大)、一份菌汤炖老豆腐、一份麻酱拌青笋丝和两碗米饭,好吃又便宜。
下午去附近的雁栖湖西山步道看了一下,可惜红叶尚未变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