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节假黄金周过后,网上多见吐槽一些或许多新建古镇,在节假期间,在旅游旺季受冷落,游客旅人感叹“不去向往,去了后悔”。
网上还可看到有专业或非专业人士,批评新建古镇同质化严重,不同地区的古镇街道(所谓商业街)几乎都一个样,乃至同一个古镇的“商业街”也近乎一模一样,同质化可谓达到极致。

其实,新建古镇本身就不合逻辑,试问古镇怎么可以新建?新建的仿古建筑以及街道,何来历史沉淀的气韵和内涵?怎么可能“古色古香”?

笔者更想说的是,网上的诸多批评之声不无“事后诸葛亮”之虞,专家学者关于不提倡规模化建造仿古建筑的意见和建议,早在许多年前就一再提出,结果却是当下多少亿投资古镇建造打水漂的感叹乃至抱怨。

转述一则网上吐槽:“中国最失败的文旅项目就是建古镇。古镇只能是留下来的,有居民生活的真正镇子。现在好多地方建古镇都没人看,因为一看就是人造的。有居民生活的古镇是充满烟火味,每户房子,每处细节都是不一样的风景。而人造古镇,只有商铺,没有居民生活,每条街,每座房子都几乎一样”。

言之有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的地方进行规模化的古镇改造,大拆大建,毁古迹,拆古建,这比新建古镇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如果网上看到的越有占总数约1/3的新建古镇,在旅游旺季唱“空城计”属实的话,那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另据了解,新建古镇的投资成本远高于普通建筑,如果“依旧做旧”投资成本更高。
看到过一则网媒报道,说是一座投资数百亿元的新建古镇,在旅游旺季游客稀少,门庭冷落车马稀,令人唏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