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富顺迎江门隔江远眺,不仅能看到著名的文光塔,还隐约可见东山顶上的建筑群。这次趁着参观福源灏军农文旅产业园,随后穿越棬坝渔村,第一次登上东山之巅,探访富顺东山寺。
据清乾隆《富顺县志》记载:“东山,在城东三里,耸秀葱蔚,草木高森茂密,冬月不凋,其上有古刹,名云隐禅林,宋淳熙丙午年创,明永乐初僧太空重修,天顺七年,僧古林、嘉靖十九年僧清虚俱重修,寺前有二池,一清一浊,万历中邑人熊江、唐登俊、熊师旦、范钫、范矿、杨世则等讲学山中,称东山六子。”
从福源灏民居到东山寺,一路穿越东湖棬坝渔村,抵达东山脚下的公路边。“药师圣地”和“功德碑”矗立在一条梯步旁,遂决定拾阶而上前往东山寺。
走完梯步进入乡村公路,这段路坡陡林密颇有点意境。
走完陡坡路段,居然能远眺富顺文光塔。
这条梯步直通东山寺,旁边还有公路从另一侧抵达。既然来到东山之巅,我们还是从梯步进寺,更有满满的仪式感。
东山寺始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别称"云隐禅林"。明清时期多次修缮扩建,1958年毁于大火后,2004年起由信众捐资在旧址重建。
整个东山寺墙体则是自贡地区寺庙并不常见的桔黄色,更平添了一丝的神秘感。
从“东山禅院”进入东山寺,这里供奉四大天王,也是东山寺的天王殿。
进入山门后,东山寺建筑群映入眼帘。两墩三孔的普渡桥,左右分设清水池与浊池(俗称"鸳鸯池"),据传池水颜色随沱江水流变化呈现"一清一浊"奇观,桥池的石栏上还有不少题刻。
穿过“鸳鸯池”后,大雄宝殿呈现在眼前,整个大殿挂满了匾额,华贵庄严、高大气派,难怪在江对岸的县城都能远眺到大殿。
两侧厢房依山而建,与大雄宝殿共同构成了东山寺的主体建筑群。
石阶中间的各类盆景下方除了老石磨,依稀可见一些东山寺旧址遗存的石柱础。
大雄宝殿内朴实庄严的木雕佛像
大雄宝殿与右厢房之间的走廊,在传统建筑的映衬下颇有韵味。
走廊一侧矗立着数块石碑,主要是记载东山寺简介和捐建功德碑。
东山寺规模不大,但是环境清幽,难怪明代万历年间“东山六子”会在此讲学,这也从侧面反映“富顺才子”在明代达到鼎盛的原因之一。
富顺东山寺依山而建,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年间,既能俯瞰沱江绕城,又与文光塔隔空对望。闲暇之余,登东山之巅,听古寺钟声,岂不乐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