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去泰国的朋友,可能得更新下夜生活攻略了,总理阿努廷提了个新规,要是落地,以后去酒吧不用再盯着凌晨2点的关门时间赶场,晚上想喝杯小酒也不用偷偷摸摸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之前不就有地方能开到4点吗?
没错,2023年内政部就出过条例,允许曼谷、普吉岛这些热门旅游地的酒吧营业到4点,但那回更像给游客开小灶,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是老规矩,下午2点到5点禁售酒精,半夜2点就得打烊。
我去年去清迈的时候,想在古城里找家小酒馆待到3点,老板还得偷偷把灯调暗,生怕被查,特别影响体验。
这次的新规不一样,是真的全国一盘棋。最实在的变化有三个:一是不管在哪,买酒不用再扎堆去指定的夜生活区,街边合规的小店就能买;
二是所有娱乐场所都能开到凌晨4点,以后去清迈、芭堤雅也能像在曼谷一样熬大夜;三是下午2点到5点的禁酒令没了,逛完景点累了,找家咖啡馆配杯酒也完全没问题。
其实这背后是泰国的旅游算盘,旅游业占它GDP的15%左右,夜经济又占了旅游消费的近30%。
之前普吉岛试点的时候,夜场收入直接涨了22%,现在推到全国,明显是想让更多城市分一杯羹,不只是靠曼谷、普吉这些老网红拉消费。
不过比起多开两小时,我觉得商家更该开心的是登记制这事儿。之前泰国开个夜场,走许可制流程能磨死人,提交材料、等多部门核查,前后得3到6个月,不少小老板耗不起,只能无证经营,整天提心吊胆。
这次新规直接把许可制改成登记制,意思就是只要按要求交齐材料,最快1个月就能合规营业。这对中小商家太友好了,尤其是那些靠酒店场地的小酒吧。
就像曼谷现在有207家持证夜场,其中134家都在规划区外,很多就是小本经营,以前想合规都没门路,现在门槛低了,说不定能冒出更多有特色的小店。
对政府来说,这也是双赢。一方面能多收5000亿泰铢的税,这笔钱刚好能补到夜间交通、治安上,比如加开凌晨的公交,多派点巡逻警察,游客玩得安心,商家生意也能更好。
另一方面,大家都合规了,监管也不用再盯着抓无证,反而能更精准地管安全、管卫生,比以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强多了。说实话,这种给商家减负、给监管提效的思路,比单纯追求税收增长要长远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夜经济不是越松越好,阿努廷说要现代化陈旧法规,其实潜台词是得在热闹和秩序间找平衡。
这点上,东南亚其他国家已经有经验了,越南胡志明市去年也延长了夜场时间,但同时出了噪音管控标准,晚上10点后音乐不能超60分贝;马来西亚吉隆坡更细,要求夜场必须配专职安全员,防止有人喝多闹事。
短期看,新规落地肯定热闹:游客不用再只挤曼谷暹隆、帕蓬这些老夜生活区,清迈古城、芭堤雅海滩的夜场说不定能火起来;本地人的休闲方式也会变,下午的小酒馆可能会像咖啡馆一样常见。
但长期想做好,泰国得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凌晨4点散场后,怎么让游客安全回家?现在很多地方半夜没公交,只能打黑车,很不安全;二是怎么避免扰民?要是居民区旁边的酒吧吵到凌晨,肯定会引发投诉。
我一直觉得,好的夜经济不是越晚越热闹,而是热闹得让人放心。要是泰国能把这些细节跟上,比如加开夜间接驳车、划定静音区,那夜经济才能从短期赚快钱变成长期支柱,不然光靠放宽限制,热闹一阵就没后劲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