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去搬砖路过兴桂路,看到实验中学对面的路边彩旗飘飘,香火旺,炮声响,“人从众”的大场面,很是热闹,看到彩旗上写着“黄九霄600年诞辰”的字样,才想起来,这位置就是明代向武土官黄九霄的墓,每年九月初四有个桂平黄氏公祭仪式,今年就是今天。
经常走这条道,看到这座黄九霄墓已经是重新装饰好一段时间了,比以前更加宽大,庄重了,今天正好黄氏公祭,所以就这么隆重了。
关于这座黄九霄墓,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广西人文:土司文化二——向武土州黄九霄在桂平的野史与正史传说》介绍,这是桂平知名的古墓之一。
实际上,在桂平城区周边,知名的有四座古墓,正好是每个时代一座,即:
宋代杨祖祐墓,明代黄九霄墓,清代谭维源墓,民国蔡碧珩墓。
宋代杨祖祐墓,在西山三张塘。
这是桂平经过发掘最明确的一座古墓,出土《宋故簿尉杨公将仕圹志铭》一方,杨祖祐,四川眉山人,南宋末年到浔州出任薄尉一职,后故于任上,原葬于桂平城边,后迁到西山三张塘。
每年清明,成为桂平杨氏公祭的大墓之一。
明代黄九霄墓,葬于桂平大起村松木岗。
这座墓就有点说法了,现场碑记和地方志记载有出入,现场有碑文说,“黄九霄辞官避世桂平”。
可是明代的一位有着世袭之权的向武土官(崇左一带),按明代土官制度来说,怎么会“辞官”,“避世终老”,葬在桂平呢?这实际上是有悖于明代土官制度以及当时的大环境的,之前有过猜测与推理,这就不复述了。
现在看来,唯一解释得通的,就是明代时,由于大藤峡事件,朝廷把广西西部的一些土官调来协助围剿,防卫大藤峡地区,曾在贵县(今贵港)设立了一个向武卫,即是由向武土官领其部属前来驻守。
在此间,这位黄九霄土官可能路过桂平,或是来浔州公干等等原因,不幸故于桂平境,后来就葬于此。
如今,此墓已经成为桂平境内黄氏中,最有影响的氏族公墓之一。
西山鲶鱼坑清代谭维源墓。
谭维源,原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人,在乾隆期到浔州府任书吏,由此在桂平定居下来,由他开始,开启了清中后期,桂平城四大家族(姓氏)谭氏的历史,在桂平坊间有“西巷谭”之称。
到道光年间,其孙谭荣邦在广东做官回来,重修了祖父的墓,并在周边建起家族墓园,所以,这里也有桂平“谭氏家族墓”的说法。
如今,谭维源墓后侧,隔了西山风景区的道边,还可以看到一块大石头上显露“谭氏东山界”的字迹,可以说,当时的谭氏家族墓园还是很大的。
如今,这系谭氏依然在桂平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每年清明也是很多谭氏家族前来祭祀。
西山风景区道路边民国蔡碧珩墓。
蔡碧珩,是大革命时期,桂平的一位女烈士,是广西最早的一批妇女运动先驱者之一。牺牲时年仅十八岁。
葬碧珩烈士就义于桂平北校场,今浔州高中一带,最初葬于西山脚下,1962年迁移到今天的位置,在桂平覆船岭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之前,这里是清明节时,桂平城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场地之一。
如今,每年清明这里也同样有相关的祭礼活动,平时过往群众也会自己的方式,致敬缅怀这位革命先烈。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