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风景名胜】
日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发布权威报告《世界遗产展望4》,对截止目前全球共计271项世界自然遗产、混合遗产开展了最全面的评估,报告显示,中国黄山在本轮评估中荣获最高“GOOD”评价。这也是黄山在IUCN自2014年以来每3年开展一次的全部4轮评估中,连续获此殊荣。
IUCN《世界遗产展望4》来源:IUCN官网
IUCN《世界遗产展望》报告被视为“世界遗产地的健康体检表”,每3年发布一次,其评估结果在国际上具有高度权威性。黄山能够在历经十年的四轮评估始终保持前列,充分证明了其保护管理体系的长期有效性、科学性与稳定性。
卓越成就源于系统性的保护实践:
黄山是全球8处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项桂冠的自然保护地之一。这份沉甸甸的“四连优”成绩单,背后是黄山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成果。多年来,黄山坚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侯瑞冬 摄
法规为基,构建严密保护体系。黄山建立了由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节点规划以及专项规划四个层面的规划体系,并严格划定核心保护区等不同功能区。坚持“开发做减法、保护做加法”,对核心区实行最严格保护。同时,出台包括有偿救援、低慢小航空器管理等在内的100多项实施细则,以严格的制度守护珍贵遗产。
绿色发展,平衡保护与利用。黄山将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前提,经过科学论证,将日最大承载量从5万人调减至4万人,体现了将生态效益置于首位的远见。通过“净物上山、垃圾下山”、污水统一治理、全天候保洁等措施,守护“最干净”景区。
侯瑞冬 摄
协同共治,实现共建共享。对外通过外部联动协作机制与周边社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旅游发展等“1+8”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对内则通过内部协同管理体系,制定《黄山风景区三大名录遗产同管理工作机制(试行)》,形成三大国际品牌合力,提高黄山名录遗产地保护水平和管理效能。
价值传播,贡献“黄山智慧”。黄山持续讲好遗产故事,打造“黄山自然讲堂”等科普品牌,积极将自身经验上升为行业标准,牵头或参与制定多项国、国内行业标准,其“可持续发展黄山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向全球推广,为同类遗产地提供了宝贵借鉴。
姚育青 摄
科技引领,夯实保障基础。黄山广泛应用高科技手段,建成林火自动监测、生物多样性远红外监测、迎客松保护测力等智慧化系统,全面构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森林景观恢复案例入选“亚太地区20佳”。通过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强校地合作等方式,为遗产保护提供坚实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近年来,黄山世界遗产管理部门逐步在全山监测工作基础上构建黄山世界遗产长效监测机制,系统开展保护成效梳理与数据整合,特别是在第3轮评估中,严格对标评估要求,系统梳理保护成果、提供专业监测数据、高效回应评估问询,为持续获得国际认可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佳惠 摄
连获IUCN最高评价,不仅是对黄山保护管理工作的国际肯定,更是中国履行《世界遗产公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证明。未来的黄山,将继续作为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向世界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限可能。
来源 | 黄山风景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