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乐群”以挖掘弘扬地域文化、推广开心快乐的人生理念为宗旨,实施每周日一次活动。2025年10月19日周日早上七点半,“健康快乐群”每周日一次活动已拉开了序幕,本次活动:徒步周(家山)查(平坦)古道赏秋景!
著名画家汪观清先生题字
周家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周家山地处赣皖交界的浙源高湖山山腰,海拔500多米,200多人。明朝中叶,新安始祖周尧后人,从歙县迁入高山湖山腰建村,取名周家山。后周氏全部迁出,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当地小麦源(即浙源岭脚)汪文尚率族人入住,村名还叫周家山,已有500多年的建村历史。周家山东邻虹关江南第一樟,西倚全国民俗文明名村沱川理坑,南接浙源乡凤山龙天宝塔,北连安徽黄山休宁县汪村镇的——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屋坑。周家山是全国最后撤销——农民合作社形式“工分制”的村落,是全县最早获评国家文明村称号的村级组织,该村连续十三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 ,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周家山
查平坦村又名平川,一个海拔500多米的高山村落,被摄影爱好者誉为“天上人家”,全村500余人,已有600多年的村历史。据《婺源县志》记载,明初,浙源凤山查氏九世祖查允绅来这里打猎,由于猎犬不归,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逐举家迁居于此。因是查氏,村落又有一个平坦,故名查平坦。后查平坦人请邻村桃溪松山的潘豪童为师,于是潘就迁居于此。潘氏二十五世潘其海娶了休宁徐家坑的寡妇,寡妇带着已故胡姓丈夫三岁的儿子嫁到了查平坦,胡氏儿子就在这里娶妻生子,从此村里有查、潘、胡三姓。
查平坦村
随着七点半到钟声,大巴车在歌声、笑声和掌声中,一路疾驰,在快乐开心的氛围里,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周家山村脚,虽然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看着那诱人像琴键般的石板路,我们还是选择了徒步周家山。
“健康快乐群”专用车
厚厚的乌云压着群山,群山却焕发出春天般的生机,不时吹来一阵阵寒风,不禁心一颤,秋天终于到了。持续的高温拖到深秋,我都认为,今年没有了秋天。我们踩着古道,仿佛走进了周家山村历史的长河中,那周氏150多公里外从歙县迁入,那汪氏的进入到周氏的迁出,一幕一幕随着阶梯的攀升一一在脑海略过。
古道
遗憾的是进村的古道被公路淹没,我们只能沿公路走进周家山。崭新宽阔的沥青公路,充分肯定了村落文化的深厚。在村口水口一座文笔塔屹立在公路右侧,高雄入云。这座文笔塔解放前有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小塔,曰:文笔。1968年在这基础上重建了一座稍微大的塔,曰:文笔塔,是为弘扬村里的名人。1979年再次重建文笔塔,就是现在这座塔。
文笔塔
过了文笔塔就是村子的介绍墙,过介绍墙有一个“古墓总祭”的石碑,是村里人祭祀先人的地方。我们来到村中,经书记汪国雄先生介绍,他们村子2012年才取消农民合作社时的“工分制”,这是全国保留“工分制”最长的村落,虽然2012年以后取消了“工分制”,但还是实施统一经营和私人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进行统一采摘统一销售。
周家山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参观村子的古建,直接走古道。天还是阴沉着脸,在这“天气”刚刚步入秋天,徒步森林中高湖山,也不感觉吃力,加上这是一条全程都是泥路的古道,走在上面松软而富有弹性。我们越“红田”跨“上前山脚”,穿梭在竹林和树林中,呼吸着秋天凉爽,领略着秋景,走了5公里的路就到了查平坦。
徒步高湖山
查平坦的查氏是凤山迁过来的,著名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祖籍就在凤山,金庸原名查良镛,为浙江海宁人。他的祖先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从凤山移居到浙江海宁。唉!别人打造旅游文化,祖宗十八代都要挖掘出来,利用名人效应推动旅游的发展,而我们黄山歙县呢?把明三朝元老、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的府邸,全国唯一的八脚牌楼(许国石坊)的姊妹建筑,风雨经过了400多年,好不容易保留了侧门的一间,却肆意地改为只有100多年收藏的“方士载宅”,相形之下真是天上人间。
查平坦
我们在村子里参观了闪烁着金光的土楼,走了古色古香的巷弄,参观了乌云和树木笼罩下如画般的村子,感慨万千,真不愧是“天上人家”。
查平坦水口
随着一阵毛毛雨袭来,我们坐车来到“余地主美术写生基地”,在老总余飞先生热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宾至如归。吃过午饭,我们驱车回家,“健康快乐群”每周日一次活动圆满结束。我是飞哥,下周日再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