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习酒镇政府东面约8公里,是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亦称‘牛渡河’)汇注干流的地方,两河在此相融,故名“两河口”。G212国道与S303省道也在这里分岔。212国道从两河口大桥跨过桐梓河向南通达仁怀市茅台镇、仁怀市区、金沙县城,303省道向东前往习水县二郎镇、永安镇及桐梓县城。
2009年建成通车的两河口新大桥,长181米。方位呈南北走向,桥北是习水县习酒镇瓮坪村沙坝田组,桥南为仁怀市美酒河镇两河口组。贵州境内的村民小组均采用小地名,未用数字排序编号。而眼前这座独峰山体位于仁怀市境内,顶端崖壁陡峭,灰岩裸露,并产生过剥蚀现象,当地人口头称“张天嘴”,1988年《贵州省仁怀县地名录.合马区.沙滩公社》289页对此有记载。
2014-2016年间,贵州从赤水市区到仁怀市茅台镇修建了一条160公里长的交通旅游走廊(包括公路与骑行步道两项),全程沿着赤水河河谷而行,景观视角绝佳,无论自驾,还是骑行,都非常方便。沿途每隔10公里左右便设有一个驿站,全线共设有12个驿站、2个房车露营地、多个服务站和休息点,一座座驿站如同镶嵌在赤水河这条玉带上的宝石,为河谷增添了不少靓丽美景。每个驿站都可提供餐饮服务、能量补给、休闲书吧功能。这条走廊分别串联起世界级的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长江流域最大的瀑布——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桫椤,建设在一整块丹霞巨石上的“千年军商古城堡”——丙安古镇,四渡赤水战役的发轫地千年古镇——土城,以美酒茅台名扬世界的茅台古镇等等①。这条交通旅游走廊将赤水河谷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把景区变成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格局,是贵州省“公路+生态旅游”建设模式的新尝试,为实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从单纯满足出行功能向交通、生态、文化传播、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转变的新途径,也是普通国省干线“畅、安、舒、美”示范路的升级样板。图为赤水河交通旅游走廊在两河口习水县境内的一段骑行步道,路面由红色沥青铺筑,路径则采取了悬空高架模式。图中正前方就是桐梓河汇注赤水河的两河口,那座拱形大桥为赤水河交通旅游走廊的配套工程,只能骑行。
远处那一面险峻凸耸的石灰岩山体崖壁,位于四川省古蔺县境内。顶端峰尖略显“锯齿状”,山势直插云霄,当地人口头称“天宝峰”。而山体中的水源循岩层裂隙长期渗透、溶蚀碳酸盐岩(石灰岩)还形成了一座洞穴,俗称“天宝洞”,洞内便是古蔺郎酒的核心窖藏地。
专门为骑行步道就修建了这座拱桥(当地人口头俗称‘彩虹桥’),可见贵州在对赤水河旅游开发打造方面确实算花费了大成本。彩虹桥连接习水(北)与仁怀(南),并眺望四川古蔺(西)。不过骑行步道受夏季暴雨影响,且因长久无人管理,路面已出现损毁、塌陷等情况,部分配套构筑物(如亭、廊、旅游信息牌等)也陈旧斑驳或被杂草覆盖。另根据部分地图标识,原两河口老津渡就在汇流点附近。
“两河口(骑行)大桥”侧面风貌,对应赤水河上游方向。桥下即桐梓河汇注赤水河的中心位置,过桥后便从习水进入了仁怀。图右赤水河西岸厂房为天宝峰脚下的四川古蔺两河口郎酒生态酿造车间。
站在两河口(骑行)大桥端眺望桐梓河上游,并可一眼望两桥:近处是2009年建成通车的两河口公路桥,远处那座是1998年建成通车的两河口老大桥,全长142米,为混凝土桁式复合拱桥。但因建成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04年废弃封闭②,所以便选址在老桥西侧另建新桥,新桥墩柱也比老桥架得更高。
两河口全景空间视角,地界两省(贵州/四川)三县市(习水/仁怀/古蔺),图中正前方直面赤水河西岸,四川古蔺境内的天宝峰石灰岩山体崖壁。这里海拔329.5米,仁怀一侧为全市最低点③。
桐梓河属赤水河干流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桐梓县马鬃乡梅子村,上源又称天门河,流径自东向西,并经过了天门洞、蟠龙洞两段伏流,终至习水县习酒镇翁坪村两河口汇注赤水河干流,河长126千米,流域面积3362平方公里④,全段途经桐梓、仁怀、习水三县(市),习水县境内又称“牛渡河”。
废弃封闭的两河口老大桥,图左桥头(桐梓河北岸)是原来依托老桥形成的居民点,开设有多家餐馆、旅社和商店,现在不仅要服务于南来北往的司机,附近酒厂、污水处理厂以及修路的工人,都会来这里吃饭休息。
步行来到桐梓河南岸及赤水河东岸的仁怀市境内眺观两河口风貌。图右(赤水河北岸)是习水县境内的习酒加油站与瓮坪村沙坝田组居民点。翁坪,因四周多高山耸峙,中间低,且平缓,如同瓮罐(一种陶制器皿物品)底部而得名⑤。
赤水河下游方向与两河口(骑行)大桥。两河口仁怀一侧地形高峻,呈崖嘴状,这里建有观景长廊,大自然赋予景观塑造,方便游客拍摄留念。
赤水河,长江右(南)岸一级支流。古称“鰼部水、斋郎河、仁水、赤水”等。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城北25公里的罗汉岭山峰(政区属辖为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长槽组),上源又称洛甸河,流径先自西向东,到仁怀市茅台镇后再由南往北,而且沿途多段河道均作为了川黔滇三省好几个县级政区之间的界河。终在四川省合江县城东汇注长江,河长460千米(贵州省境245千米,四川省境215千米),流域总面积20440平方公里(贵州省境14516平方公里,四川省境5924平方公里)⑥,茅台镇以下通航,称其“仁岸”。赤水河一方面承载着“川盐入黔及滇黔煤铁入川”的干线交通,并以优良的水质,酿造出了品种繁多的品牌白酒(酱香型为主),故又号称“美酒河”。
从仁怀市境内拍摄两河口全景。这个角度主要展现了赤水河西岸的四川古蔺境内空间风貌:河畔坡台上的郎酒厂生态酿造车间与天宝峰石灰岩山体崖壁。四川那边的基层管理建制今属古蔺县二郎镇黄金社区10组。多年来为配合郎酒酿造,二郎镇黄金社区、清水村、雷家沟村、卢山村、天井村、美酒河村等地,都在大规模种植高粱,收获颇丰。通过这大片万亩红高粱,“酿造”乡村振兴梦。
赤水河上游方向,图左(赤水河东岸)为沿循河岸通往茅台镇与仁怀市区的G212国道,目前也是赤水河交通旅游走廊的组成部分。赤水河茅台镇——两河口段,民间亦称“茅台河”。这个角度从两河口观景长廊朝南拍摄,可将坐落在赤水河西岸坡台(图右)与天宝峰脚下的古蔺郎酒厂生态酿造车间一览无余。两河口此距仁怀市区(中枢街道)60公里,茅台场镇45公里,习水县城30公里,公路通达非常方便。
穿越川黔的赤水河是中国的美酒河,两岸群山环峙、温润少风,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孕育了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坐落在赤水河左岸的酱酒黄金产区的古蔺郎酒特色小镇,是酱酒酿造的天选之地。古蔺郎酒特色小镇历时13年打造的郎酒庄园,成为了郎酒品质、品牌、品味的传奇与载体,绘就了一条包含“二郎、黄金坝、两河口、盘龙湾、吴家沟”5大生态酿酒区,“生态、酿造、储存、品质、体验”5大支撑体系,“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4步酿储法则在内的特色道路。品质、品牌、品味,加上郎酒庄园之美,使郎酒将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与风格⑦。
两河口仁怀一侧岩壁上所凿刻的“鸡鸣黔川”摩崖字迹(目前仅顶端‘鸡’字清晰可见)。关于这处摩崖字迹的资料信息非常少,只设立了一块文物保护牌。通过牌面内容标识,属仁怀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另外根据赤水河仁怀段其他多处摩崖石刻、碑刻或者字迹的凿筑时间来看,“鸡鸣黔川”大概率也是清代遗存。
图右天宝峰崖壁就属四川了,贵州仁怀这边如若鸡叫啼鸣,两岸亦能清晰听闻。
“鸡鸣黔川”摩崖字迹邻靠两河口观景长廊,游人可顺便观看。虽然文物影响力不算大,但所处位置与主题表达很明确,且作为政区沿革(地理)文化符号,见证了川黔边界航运、产业、聚落等一系列发展史。
站在1998年通车,2004年废弃的两河口老大桥上向西眺望两河口公路新大桥与彩虹(骑行)桥。桥下的桐梓河一路奔涌而来,即将与赤水河干流融汇。
远处斜坡(赤水河东岸)为以前的习酒镇新寨村,2003年合并至瓮坪村,现为瓮坪村村委会驻地,小地名又叫做石板坪。而那片规模化厂房,则是茅台集团下属分公司——和义兴酒业生产车间。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茅台酱香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⑧。图中左下角紧靠东岸河边的白色房子是新建的两河口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两河口酿酒区工业废水及二郎场镇居民生活污水。工业赋能经济,环保理念先行,造就赤水河谷一片生态绿水青山!
1985年《贵州省地图集.仁怀县分幅》对两河口的信息标注(红圈位置),那时候地缘空间虽“鸡鸣黔川”,但公路、桥梁却尚未修通,涉河地段需靠渡船或人行索桥,而赤水河航运也正在经历最后的繁忙时刻。
文尾备注——
① 众望新闻(多彩贵州网):贵州旅游地标——赤水河谷旅游公路 2023年8月24日
②《仁怀市志1978-2005.交通设施.两河口大桥》472页
③ 1988年《贵州省仁怀县地名录.合马区.沙滩公社.马桑大队两河口》289页
④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创建美丽幸福河湖 绘就人水和谐画卷”2024年6月21日
⑤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贵州省习水县瓮坪村 词条(对内容略有修改)
⑥ 1999年《巴蜀江河辞典.川江水系.赤水河》71-72页
⑦ 中国新闻网.四川频道:“看见四川——古蔺郎酒特色小镇”2022年10月20日
⑧ 天眼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义兴酒业分公司的基本信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