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以“孝”为名、传承千年的城市,如何在新时代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文旅篇章?10月22日,在孝感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文化发展与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专场会上,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披露了五年来深耕文旅融合的扎实举措与亮眼成果。
发布会上,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代菊用“极不平凡、极其出彩”概括了这五年。五年来,全市文旅系统锚定“中华孝文化名城”和“国内知名的文化生态康养型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目标,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成长答卷”。
公共服务体系跨越升级,文体事业迸发新活力
据刘代菊介绍,五年来,全市围绕“15分钟文体生活圈”建设目标,推动文化体育设施从“基础覆盖”向“优质普惠”跨越。
全市现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14个、城市书房45座,万人文化建筑面积达205.79平方米。体育设施提质增量,市奥体中心、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体育公园相继建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2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全面建成。
文化供给丰富多彩,艺术创作精品迭出。楚剧《大将军吴禄贞》、《淬火》等作品荣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送戏下乡、荆楚“村晚”等年均超2000场的惠民活动,以及年放映3万余场的公益电影,让多元化的精神食粮深入基层,惠及千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全民健身”和“竞技突破”双轮驱动,孝感成功获评多项国家级荣誉,并获得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承办权。
“孝文化”IP焕发新生,文旅品牌实现新突破
深耕“孝文化”核心根脉,推动文脉传承从静态保护向活态创新跨越,是孝感文旅发展的鲜明主线。刘代菊表示,五年来,孝感锚定“中华孝文化名城”目标,让千年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文脉传承成果显著。文物与非遗保护持续加强,云梦睡虎地秦墓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云梦郑家湖墓葬(发现“中华第一长文觚”)被评为2021年中国社科院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文物局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新增多项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品牌创建成效卓著。通过实施品牌创建攻坚行动,A级景区数量实现翻番,现有45家,其中4A级14家。同时,“孝感马拉松”“双峰山登山大会”“安陆‘乡超’”等特色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形成了文体旅融合的亮丽名片。
产业动能持续强劲,“孝爱之城”描绘新蓝图
“十四五”期间,孝感以“跨界融合、业态创新”为抓手,推动文体旅、文商旅、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动能持续强劲。完成实际旅游投资176.01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2个。旅游市场持续火热,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89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4.09亿元,同比增幅均超20%。
融合举措精准有力。孝感通过强化顶层设计,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同时,坚持“旅游+百业”“百业+旅游”,打造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消费新场景。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孝感方特主题乐园、天仙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为未来发展蓄足后劲。
刘代菊表示,未来,孝感将继续把文化的“根”扎得更深,把旅游的“景”扮得更亮,让“孝爱之城、甜蜜之地”的文旅品牌更加响亮。
本次发布会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喻修银、钟敏、张大鹏共同出席,并就上游新闻、新重庆、华龙网-第一眼、九派新闻、湖北日报、湖北广电、潇湘晨报、腾讯新闻、央广网、中国发展改革报等主流媒体记者关心的文化惠民、体育强市建设及旅游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上游新闻记者 夏洪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