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以“童创友好社区 童承青色保安”为主题的儿童议事会服务项目在龙岗区园山街道保安社区开展,20名儿童议事员化身“文化小使者”,深入探寻客家美食背后的历史脉络与人文精神,用童真的视角记录、体验并创新传承本土文化,为建设“有品质、有意思”的儿童友好社区注入鲜活的文化基因。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年轻一代了解文化、理解传统?保安社区妇联联合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依托“区-街-社区”三级儿童友好建设体系,推出以“文化友好+儿童参与”为核心的儿童议事会行动。本次议事聚焦“青色保安”的社区文化底色——客家文化,围绕“童心寻味”引导儿童从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味道”出发,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寻根之旅。
活动伊始,社区妇联主席向儿童议事员们分享艾粄、茶果、萝卜粄、酿三宝等传统小吃的制作工艺与背后的故事。儿童议事员们带着好奇与热情,通过“图片+故事+实物品尝”的形式进行深度了解,在倾听中感受温度,在记录中建立连接。
如果说调研是“听故事”,那么动手实践则是“讲故事”的开始。儿童议事员们在议事导师的带领下,进行议题的原型设计。有小组设计了“客家美食盲盒”,将不同小吃与文化小知识卡片结合,寓教于乐……这些充满童趣与时代感的创意,展现了儿童参与文化传承的独特价值。
本次儿童议事会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活动,更是一次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项目采用“实地调研—议题解决—成果呈现”的行动逻辑,引导儿童从“我想知道”走向“我可以做”。在导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系统梳理调研资料,围绕“本土文化的传承”“儿童参与的可行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议题汇报,展现了儿童作为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与创造潜能。
“童创友好社区 童承青色保安”项目是保安社区深化儿童友好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参与式调研、沉浸式体验与创造性表达,让儿童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当孩子们用双手捏出一个个茶果,用画笔描绘出一座座围屋时,他们不仅在传承文化,更在塑造社区儿童友好行动。这种以儿童为纽带的文化行动,让“儿童友好”从理念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区行动。
未来,保安社区将继续以儿童议事会为抓手,深化“文化友好”内涵,拓展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与深度,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可持续推广的儿童友好服务品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颜鹏 通讯员 张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