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杨雪
晨曦微露,红瓦绿树与碧波金云交相辉映;夜色低垂,啤酒麦香与市井烟火随着海边灯光秀律动……漫步在青岛的街头巷尾,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一处网红街角、一棵“孤独的树”、一艘“日落橘子海”游船、一杯泡沫升腾的啤酒,悄然撬动亿万流量。青岛,这座山海之城,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令人心驰神往的文旅魅力,奏响了山海与人文交相辉映的长红乐章。
山海之城自带“网红流量”
从欣赏山海美景的拍照打卡,到漫步老城的Citywalk,青岛这座城市自带“网红流量”。
鱼山路和大学路交汇的拐角,一处看似不起眼的街角却成为老城区的“流量担当”。假期的大学路“网红墙”,早上9点不到就排满了拍照打卡的游客,一张“红墙+路名”的照片定格了青岛的美好记忆。
海边的一棵“孤独的树”,也能成为假期的“顶流”。50分钟烈日下的排队也抵挡不住游客们的打卡热情。“网红点打卡是我们此行的目的,这里有海又有氛围感,还是《当我飞奔向你》的拍摄地。”来自河北的游客韩女士说。
网红顶流小麦岛依旧热度不减。看远处海浪拍打、海天一色交融的美景,在傍晚日落时分和现场乐队来一场“露天蹦迪”派对,尽情挥洒青春。这样与众不同的小麦岛成为许多年轻游客来青的必打卡地点。
漫步八大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万国建筑的别样风采。从1929年落成的花石楼,漫步到丹麦式公主楼,在感受万国风情的同时,还可以解锁各大网红美景。春有碧桃遮云、夏有紫薇夹道、秋有银杏铺毯、冬有雪松托雪,四季皆成网红镜头里的美景。
到老城来一场Citywalk,在老里院里解锁潮流店铺。走进青岛老城区,仿佛来到一个“历史文化露天博物馆”。老里院“修旧如旧”,在重新修整的同时,又将里院风貌保存其中;融合年轻人喜欢的潮流业态,黑胶唱片店、古着店、文创店、饮品店,从吃喝到逛买,感受老街与潮流的时尚碰撞。
如果说美景自带天然流量,那影视IP就是“流量加速器”。金口三路的转角处,看似普通的便利店前围满了前来打卡的游客,这里是《当我飞奔向你》的取景地;在太平山索道俯瞰城市风光,到“韦一航的家”沉浸式体验,这里是《送你一朵小红花》的拍摄地。更不用说被电影《抓娃娃》带火的老里院——有余里,已然成为市北区的又一张文旅名片。
从“网红墙”到小麦岛,从街角小店到老里院,青岛把“城市像素”拆成无数可传播、可参与、可二次创作的“流量接口”,让山海之美与都市烟火一起,成为火爆背后的“流量密码”。
“海上游”拓宽文旅新场景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看海成为许多游客来青的第一站。没有局限于陆地上远眺大海的视角,青岛做足“海上看青岛”文章,海上游、海岛游、海上演艺齐发力,带市民游客换个视角看青岛。
这个夏天,海上游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7月—8月暑期,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共接待游客215.3万人次,同比增长60.7%;今年前8个月,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共接待游客340.84万人次,同比增长72.27%,其中,民营航商接待游客占比37.58%。
提前48天破百万人次,提前36天跨越150万人次,提前39天达成200万人次……一次又一次的数据超越,证明了海洋旅游联合运营青岛模式的非凡之处。
夜游浮山湾、日落橘子海,除了各类传统航线带游客尽赏青岛之美,新航线也层出不穷。在游船上吹着海风喝啤酒是怎样一种体验?今年7月,青岛旅游集团把啤酒节搬到海上,打造“海上啤酒节”。美丽的浮山湾化身舞台,流动的游船、动感的音乐、璀璨的灯光秀,带给游客全新的夏夜狂欢体验。
17条“海上看青岛”精品航线,客船类、帆艇类、小艇类等29种全类型产品,构建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海上航线矩阵,“五统一”机制与“三重保障”体系则为海上旅游保驾护航。
海岛游也在这个夏天迎来了新突破。拥有800多公里海岸线、49处海湾和120个岛屿,青岛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海岛游突破”也被列为《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六大攻坚行动之一。7月29日,“好客山东·半岛1号”航线首航,标志着青岛“海岛游突破”战略迈出重要一步。航线串联起灵山岛、斋堂岛等海岛资源,打造集海岛观光、文化体验与渔家风情于一体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产品。
8月23日,“灵山岛一日游”产品推出,首发就迎来爆满,人们向海岛出发的热情在这一刻迸发。而对于海岛游的探秘从未终止。“灵山岛二日游”近期上线,乘游船畅游蓝海,登岛住宿“醒在海里”,从“登岛游”到“深度游”,海岛游的变式不断玩出新花样。
把“海”做成文化秀场,海上演艺再上新。《寻梦沧海》好评不断,而以徐福东渡为题材的虚拟现实秀《徐福传奇》也在暑期上映。270度环幕投影系统,构建出覆盖观众视野的立体视觉场域。15分钟的观演旅程配合动感座椅模拟航海颠簸,以及雾森、闪电等特效,带观众跟随徐福的船队探索未知海域。
360度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焕新归来,水陆交融的水下栈道表演区亮相,动态多层次舞美结构与水面机械系统精准联动,打破传统剧场界限,将观众置身于三重时空流转之中——烟火渔村、繁华榷场、破浪海战,情感自然过渡,沉浸感直抵心底。
当“看海”升级为“玩海”,青岛的蓝色疆域还在不断升级。
搭起世界舞台引来海外客
作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不再只是目的地,更是对话的窗口。8月,“上合组织国家优秀影视作品展映周”落地青岛,一周时间,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44亿。银幕之外,观众更想走进银幕里的城市——青岛,成了他们抵达中国的第一站。
免签政策一开,青岛率先“接客”。240小时过境免签、对韩免签恢复,青岛机场成了不少外国游客的“中国第一站”。“周五下班飞青岛”在韩国社交平台上刷屏,啤酒+海风+1小时飞机可达,成了他们周末出逃的“固定套餐”。
数据是最直接的回应:今年1—8月,青岛机场出入境的外籍旅客超65万人次,同比增长48%,稳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共有23万余人次韩国籍旅客入境青岛,约占入境外籍旅客总量的72%。
邮轮一靠岸,就是一整座城的客人。3月,“欧罗巴2”号载着年度最大欧洲入境团抵达青岛邮轮母港;2025年,青岛预计运营国际邮轮航次30个以上,比去年再涨四成。
啤酒节期间,万名韩国游客专程打“飞的”来干杯;博物馆里,加拿大游客边喝原浆边说:“这是我在中国过得最舒服的一天。”
从航线到免签,从银幕到酒杯,青岛把“欢迎”写进了政策、写进了风景,也写进了每一杯啤酒的泡沫里。世界客人来了,就不只想当游客——他们想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青岛文旅的“留量”方法论
当“网红”成为起点,青岛不想只做一次热搜,而是想成为一个反复被想起的名字。
要把流量变“留量”,第一步是把“爆款”变“日常”。青岛市文旅局牵头建立“月月有主题”机制,把全年拆成12个章节,每个节点都有主题、有产品、有优惠,像连续剧一样培养“回头客”。
演出经济正兴盛,年轻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看演出之余再打卡各类景点,带动城市文旅发展。青岛大力发展演出经济,吸引更多知名度高、人气旺的音乐节会落地青岛。凤凰传奇、周深演唱会期间,游客凭演唱会门票可享景区半价、住宿折扣等优惠,拉动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6.33%。
“票根”玩出新花样。今年10月,青岛市文旅局通过“一张票根、多重体验”,扩大文旅消费链条,打造票根经济“青岛模式”,让观众手中的一张票根,成为畅游青岛的“城市通行证”。目前,按照“优质、特色、诚信”原则,成立了首批“票根经济商家联盟”共110家,其中:景区30家、星级酒店33家、文博场所11家、餐饮企业16家(共148家门店)、连锁酒店1家(亚朵酒店共39家门店)、其他商家19家。参与优惠门店总数达280家。联盟成员单位可为持票游客提供门票减免、住宿折扣、餐饮优惠等多重权益,观众可凭票根享受以上优惠或打电话咨询预定,用“票根”成为激发消费活力的新引擎。
把“季节”变成“场景”。春天在中山公园办“赏花节”,夏天在小麦岛开“日落音乐会”,秋天去八大关拍“银杏大片”,冬天到即墨泡温泉、逛年集——四季皆有“可晒可玩”的仪式感,让“想来”变成“想再来”。
从山海到城市,从海上游到国际化,啤酒的泡沫与潮声共鸣,孤树、老墙、游船、剧场,皆成为跃动的音符。当“流量”成为常态,青岛更在思考如何让“留量”成为习惯,而这座流量城市背后的山海密码还在不断更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