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村坐落于建水县城西13公里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明洪武年间,始祖张福自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迁至临安(今建水),因商定居于此,与当地各族群众和谐共处、交融发展。如今,团山已发展成为拥有289户1011人的特色旅游古村,古村呈现出思想凝聚、民族团结、产业兴旺、村庄秀美的生动图景。

团山村航拍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民族团结组织根基
一是建强支部堡垒。团山党支部着力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全域旅游”特色品牌。依托“九人团”纪念馆、张氏宗祠等资源,建设精品化村史馆、乡愁书院,推动理论教育、家风教育从传统课堂向现场“实景”课堂延伸,让理论知识与家风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团山村村史馆

团山云上乡愁书院
二是发挥党员作用。以团山民居、张家花园等景区为服务平台,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投身景区志愿服务,深化党建与旅游融合发展。凭借突出表现,团山党支部获评“省级示范党支部”称号。

张家花园景区
深化思想引领
夯实民族团结精神纽带
一是传承“百忍”家风,凝聚思想共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张氏宗祠、红色教育馆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不断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大力弘扬“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的“百忍”家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鼓励群众自拟家训家规并上墙展示,以良好家风涵养文明乡风。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村规民约、“红黑板”等制度约束,加快推进爱国教育基地建设,营造“良好家风引领淳朴民风,家风建设滋养乡村治理”的浓厚氛围,打造乡村善治典范,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省级绿美乡村”等称号。


二是繁荣优秀文化,铸牢民族团结精神根基。依托烟盒舞队等民间文艺团队,以春节、中秋、祭祖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民族同胞在文化浸润中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发挥将军第、张家花园、民族团结广场等景点作用,向全国各族游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游客在游览中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烟盒舞表演
推动产业融合
夯实民族团结经济基础
一是画好“山水画”。投入10万元对泸江河近7公里河道进行治理,完成公路沿线绿化工作,连片种植莲藕、茨菇1000余亩,打造“千亩荷塘,莲花争艳”乡村农业景观,为“绿色团山”增添亮丽底色。


二是念好“山水经”。践行“两山”理论,开展拆临拆危行动,拆除不协调建筑4300余平方米,铺设青石板道路1.2万余米,新增绿化面积200余亩。保护村庄原始风貌,投入1.5亿元实施疏散搬迁工程,解决103户420人新建住房问题;投入2720万元实施文物保护修缮等项目,守护“古色团山”历史韵味。

团山村鸟瞰图

三是吃好“生态饭”。依托团山民居和田园风光,创新“集体筹资+企业出资+村民房屋参股”合作模式,引进建水旅投公司发展“乡愁旅游”,实现街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风景变“钱景”的精彩蝶变,塑造“秀色团山”旅游新形象。2025年以来,吸引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景区收入扣除日常开支后,每年拿出120万元用于村集体,其中60%用于村民分红,30%用于重点院落住户分红,10%留作村集体发展资金,有效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团山景区人流
文字来源于西庄镇
编辑:夏丽萍
责任编辑:罗子淳 夏丽萍
审核:王丽琴
联系电话:0873-7616391
投稿邮箱:392760443@qq.com
业务拓展热线:0873-7620977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地址:红河州建水县建水大道55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