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修文县城东侧,一座以明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遗址为核心的公园——玩易窝遗址公园,正以静谧而深厚的文化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占地113亩的公园,探访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在困厄中顿悟的圣地。

玩易窝遗址公园。余军/摄
缘起:从贬谪龙场到龙场悟道
1508年,王阳明因上疏触怒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当时的驿舍早已破败,他只能栖身于一处天然山洞,终日研读《周易》,并将此洞命名为“玩易窝”。正是在这个简陋的石洞中,他历经生死之思,一夜之间顿悟“心即理”之旨,史称“龙场悟道”。
玩易窝于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0月,修文县启动遗址公园建设,以“一轴一环三区”为规划布局,融合遗址保护、文化展示与公共休闲功能,从此成为当地市民的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玩易窝遗址公园一角。余军/摄
静思:在空间转换中体悟阳明心学
该公园打造的“知行体验环”,引导游客在行走中感受阳明先生的精神历程。其中,位于玩易窝洞旁的遁台,取《遁》卦“君子以远小人”之意,象征阳明先生远离朝堂、隐于山野的境遇;恒谷时空隧道由旧石垒砌而成,空间压抑曲折,再现先生身处逆境时的内心坚定;晋坡则寓意悟道之后的释然与光明。这些空间不仅是景观,更是思想的载体,让人在移步换景中,贴近那段波澜壮阔的心学起源。
易源广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之一,广场上矗立的九根石柱,镌刻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经典名句。柱体选用殷墟甲骨文书写“乾坤”二字,展现汉字与自然的原始关联。

玩易亭。余军/摄
公园西侧为遗址瞻仰区与静思休闲区,以绿化林带隔绝城市喧嚣,设有读经台、观象台、草庵等静态空间,还原阳明先生静修时的原境氛围。东侧的忘忧亲水区则横跨瓦罐河,以稻田、田埂、小院为景,营造出宁静田园的意境。河畔的“草庵菜园”复原了先生初至龙场时的居所,让人遥想其“结草庵居”的艰苦岁月。

玩易窝内部。余军/摄
赓续:从历史遗迹到城市文化客厅
玩易窝遗址公园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保护与再现,更是将阳明心学与市民生活相融合的现代实践。公园开放以来,已成为修文乃至贵阳重要的文化地标,吸引学者、游客前来瞻仰、静思、游憩。
站在玩易窝洞口,摩崖上“阳明玩易窝”五字依然清晰,仿佛在诉说着五百年前那个不眠之夜:一位哲人,一盏孤灯,一部《易经》,一场照亮后世的思想启蒙。

玩易窝洞内安国亨题写诗句。余军/摄
走进玩易窝洞内,石壁上有保存完好的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撰书“阳明玩易窝”五个大字和“夷居游寻古洞宜,先贤曾此动遐思,云深长护当年碣,犹似先生玩易时”七言诗摩崖两幅。洞口上方有民国35年(1946年)何辑五(时任贵阳市长)书“阳明玩易窝”石碑一通。
“玩易窝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是研究阳明文化一处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公园,让更多人了解阳明文化,感悟阳明文化的精神内涵。”修文县阳明文化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
编辑 罗昌
二审 吴兵
三审 胡丽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