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些诗句跨越千年勾勒出
成都与芙蓉缠绕的浪漫图景
即便时光流转至今
漫步这座公园城市
依然能触摸到文人笔下那份独有的闲适
以及满城芙蓉绽放时的温柔浪漫
作为中国传统观赏花卉里的“老资格”
这朵常伴城市烟火的花
背后藏着多少历史与过往?
今天小园就带大家深挖干货
好好聊聊ta与成都的“前世今生”
考古“芙蓉”
最早竟是“荷花”别名
在中国浩瀚悠久的文学长河中,芙蓉一词出现的地方数不胜数,但在唐代之前,“芙蓉”这个称呼通常都是指荷花,如有名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而从唐代开始,水莲、木莲、水芙蓉、木芙蓉分别指代荷花与木芙蓉。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为证:“晚凉思饮雨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此处的水莲就是荷花,木莲就是木芙蓉花。
后来《永乐大典格物丛谈》明确“芙蓉”分两种:水生的水芙蓉即荷花,陆生的是木芙蓉。木芙蓉高丈余、叶大,秋冬开花且朝开暮谢,花色多样,因耐寒叫“拒霜花”,又因常种水边称“照水芙蓉”。
芙蓉缘
传说与文化里的城市印记
成都与芙蓉花的羁绊,藏在古老传说与传世文脉之中。相传成都古城初建时,有神龟指引筑城路线,其轨迹形如舒展的芙蓉花瓣,“龟画芙蓉城”的说法便在民间代代相传,“蓉城”之名也由此埋下伏笔。
城西的浣花溪更是因芙蓉相关的传说添了几分诗意,当年任氏姑娘救起落水僧人,濯洗袈裟时河中浮起五彩莲花,“浣花夫人”的美名与溪水相伴流传,这里正是杜甫笔下“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意之地。
在文化长河中,芙蓉花更是成都独有的精神标识。唐代才女薛涛以芙蓉花、荷花为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色泽艳丽的深红色彩笺,这种“薛涛笺”质地精美,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追捧的珍品,李商隐曾赋诗“浣花笺纸胭脂色,好好题诗咏玉钩”为其赞誉。
薛涛笺
到了五代,后蜀主孟昶为博酷爱芙蓉的花蕊夫人欢心,下令在成都城墙遍植芙蓉,秋日里四十里城墙如锦绣铺展,“蓉城”的别称自此深入人心,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名片。
芙蓉情
文化符号名传中外
1983年,芙蓉花被正式确定为成都市市花,成都人的“芙蓉情结”有了更坚实的文化归属。
一朵花,一座城。如今,这朵花早已超越植物本身,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金色芙蓉花”造型的焰火在体育场顶部绽放,奖牌绶带上也印有“神鸟绕芙蓉”的图案,以花为媒传递着成都的热情好客。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更将芙蓉花定为会花,其形象融入会徽设计,与熊猫、银杏等元素共同展现着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底蕴。
2024成都世园会主场馆成都园里的芙蓉花
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时的引导牌,会徽图案的排列设计,甚至吉祥物“蜀宝”的耳朵里都植入了市花“芙蓉”的元素。
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上的芙蓉元素
这种独殿群芳的坚韧品格和宁静淡泊的豁达情怀,是天府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成为成都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芙蓉梦
育种传承与今日盛景
从历史中走来的芙蓉花,在现如今的成都绽放出了更耀眼的光彩。
1986年,成都启动了全市芙蓉花情况的摸底工作,选择千瓣大红芙蓉、醉芙蓉等品种进行育种,通过杂交的方式培育出近20个新品种。
芙蓉新品种
第一代芙蓉花专家扎根苗圃和山乡,实现了芙蓉花育种和栽培技术的多项突破,从“花开一月”到“相逢半载”(花期可以从6月持续到11月底),芙蓉花从苗圃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
成都市植物园历经四十余年科研攻关,收集保育了国内外241份芙蓉资源(国内213份,国外28份),2020年成功建成国家芙蓉种质资源库,对于促进芙蓉种质创新,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成都芙蓉育种更迈向“太空时代”——2022年神舟十四号、十五号搭载4470粒芙蓉种子开启航天诱变,2023年神舟十六号又携2000粒种子踏上太空之旅,“太空芙蓉”系列品种不断刷新人们对芙蓉的认知。
在品种培育方面,自主培育芙蓉新优品种40余个,其中有7个品种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物权、2个品种获得四川省林木良种证,在全球芙蓉研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如今的成都,芙蓉花早已开遍全城。当年“四十里城花作郭”的历史盛景,早已化作“人在花中笑,花在人旁俏”的生活日常,芙蓉花与成都的故事,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