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没有在深圳乘火车了,往日车站内熙熙攘攘嘈杂似市场的景象不见了,三三两两的旅客在偌大的候车大厅内显得稀稀拉拉。有了退休军人证件还可以享受现役军人待遇提前进站,很快就找到座位落坐。车厢内依然是空空荡荡,像是欧美搭乘火车的感觉。在一个人口大国看到如此这般“逆繁荣”景象,究竟意味什么,一时说不清楚。
一路北上,经过的地界,满满都是自己人生经历的青春回忆。坐在轻微晃悠的动车上(比起高铁速度和稳定性略逊),望着窗外蓝天白云交织、山水风光旖旎、绿植郁郁葱葱,村庄错落有致,犹如穿梭在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画卷之中,感觉全身舒畅,心无旁骛,非常惬意。
几个小时的路程,一下子就过去了。在家乡驻留30多小时,马不停蹄地“社交”、会友,效率极高。“重头戏”是大前天晚上参加一个老战友儿子的婚礼。
战友比我年长4岁,中年得子,非常“金贵”。不幸的是其夫人脑血管瘤破裂,卧床数年,一直处于“半植物人”状态,对外界的“刺激”有轻微感觉,无法言语和肢体沟通。儿子大婚,喜气盈门,祈盼能够唤醒“久睡”的母亲。婚礼地点位福州市三迪希尔顿酒店三楼大厅,舞台中心正对一条红色的架空步道,两边是男女双方各自邀请的亲朋好友就餐的地方,设置了36台酒桌。进入大厅正面和左面各有一块彩色液晶大屏幕。18时前后,宾客陆续入席,映入眼帘的画面:招呼、问候、交谈、饮茶、品尝餐前小菜,到处呈现出其乐融融、喜气洋洋的浓郁氛围。有过“行伍”经历的曾经的军人,久别重逢,集中在2张餐桌上,大家畅叙友谊,互道珍重,交谈甚欢。于我而言,能够见到曾经在湛江、海南、广州等地服过役的家乡战友们(坐在我旁边的2人居然是新兵训练时同一个中队的),尤为难得,格外高兴。
19时整,婚礼正式开始,主菜也相继上桌。聘请的东南卫视男主持,约30出头,仪容端庄,口齿伶俐,婚礼主持行云流水,相当自如。左边大屏幕播放了婚礼前一对新人准备婚庆的花絮视频,更多的是新娘选装、打扮、漫舞和闺蜜们从不同角度的褒扬、祝福。视频播完,男主持简要介绍了新郎与新娘幼儿园同窗,20多年后又相遇相知相爱的浪漫情缘,感恩双方父母(“宝爸宝妈”)的养育之恩,然后宣布新人入场。着西装系蝴蝶结领结的张宇欣手牵一袭白色婚纱裙的林怡然沿着红色的架空步道缓缓走向中心舞台,精神抖擞,风姿绰约,舞台背景墙上用英文醒目地写着“Zhangyuxin Linyiran”字样。接着,新郎父亲(母亲未到场)和新娘父母亲依次登场,“宝爸宝妈”分别致词,无非是欢迎、感谢、祝愿等词汇,印象深刻的是男方父亲说的“早生贵子”和女方母亲说的“行稳致远”的寄语,很接地气,站位也高,细细琢磨,各自所在的角度也是合符身份的。最后帅哥主持手握盛着红酒的杯子提议全场嘉宾共同举杯,祝福一对新人正式结为夫妻。
目睹婚礼上半场(“洋”模式)的“举手投足”、点点滴滴,一直处在“感动”的亢奋状态。想起我们这一辈人也曾经有过的青春岁月,想起女儿漂泊海外至今孑然一身,想起新郎的母亲未能来到儿子的婚礼现场,想起满头白发的老战友这几年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几度哽咽,难以自已。
婚礼下半场(“土”模式)换了一个女主持人,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普通话与福州话交替“输出”,语速极快。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带着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挨桌敬酒,现场收礼金,并当众公布数额(可能有人有面,有人“汗颜”,有人无所谓),专门一个小伙子拿着红色的袋子装现金(请柬上写着“礼仪谨辞”的除外)。隐隐约约听到的贺礼有数千元、几万元、10万元……。同桌一位“老长乐”讲了亲眼见过在婚礼现场用袋子倒出整理好的一摞摞钞票,足足300万元。据说这是福州长乐地区的风俗习惯,曾经有过礼金多达1000万元的。这么多的“随礼”,主要是亲戚间的“你来我往”、“人情平衡”,也有的是“肝胆”朋友(外交部语“铁杆”朋友)的隆重祝贺,当然前提都是家境比较殷实的。
一场婚礼,一次“顿悟”。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人类社会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的演变过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而婚姻的起始,在法律层面看就是一纸结婚证明,在民俗层面则普遍认为是一场婚礼,主要的功能是公开“告知”。作为仪式,古今中外,千姿百态。大的分野有,中西模式,南北礼俗,城乡差别,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又各有各的“路数”。可能是长期远离家乡,浸润于军营环境的缘故,更习惯“简单、透明”。我相信,随着人类发展进步更加科技化现代化,随着男女社会地位日趋平等,婚礼的“告知”功能将进一步凸显,仪式的其他附加物性也会相对“萎缩”。毫无疑问,宇欣和怡然的爱情甜蜜、坚定。作为过来人,更多的祝福是“持续、长久”,铭记初心,互敬互爱,让爱情之树生命不息,永葆芬芳。2025.10.1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