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断崖式的降温后,魔都的秋意渐浓,有条著名的百年马路即将迎来“最美落叶季”,它就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愚园路。
愚园路秋季街景 | 版权图库
愚园路有着“百年愚园路,半部近代史”的美誉。这里汇聚了钱学森、路易·艾黎与傅雷等名人的旧居,在这些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的一座花园别墅。
长宁区少年宫所在建筑|李韵姿 摄
这是一座哥特式城堡建筑,始建于1934年,为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创始人、首任校长王伯群为迎娶爱妻保志宁所建。虽然建筑是西方风格,但是自带的花园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别墅花园一隅 | 李韵姿 摄
在园中,有两株配得上“百年愚园路”称号的古树名木非常值得一看,它们的秋日“果实”别具特色。
花园里交相辉映的两株古树 | 李韵姿 摄
香榧:我才不是巴旦木!
在这两株年逾百岁的古树中,其中一株是香榧(读音为fěi)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榧Torreya grandis是红豆杉科榧属的古老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树种,天然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海拔200~800米的山地沟谷中。
花园里的香榧 | 李韵姿 摄
野生榧(fěi)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香榧为其栽培品种。香榧高可达25米,树皮淡灰黄色或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小枝近对生或轮生。
与野生榧相比,香榧寿命长,产量高,种子作为著名干果,经济价值更高,但也许你经常把它错认成巴旦木或大杏仁……
能看出哪个是香榧子不?| 来源:版权图库
香榧的2~3年生小枝黄绿色至淡褐色,叶片像梳篦的锯齿一般密密麻麻,螺旋状着生,但基部扭曲成二列状,看上去羽状排列;叶片线形,直而硬,先端急尖如针,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有两条气孔带。丰茂的枝叶环境,为鸟类提供了荫蔽。
香榧新生的叶子 | 来源:版权图库
香榧雌雄异株,花期在4月左右。雄球花单生叶腋,球形,具短梗,雄蕊(小孢子叶)多数,花药4室(每个小孢子叶有4个花粉囊);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胚珠1个,直生于珠托上。
香榧新生的雄球花 | 来源:版权图库
雌球花在授粉后,球果在次年的10~11月才会成熟。球果最外层包裹着一层肉质假种皮,成熟时假种皮由绿色转为紫褐色,表面覆盖白色蜡粉,有点像微型猕猴桃。
香榧还未成熟的球果
来源:版权图库
香榧即将成熟的球果
来源:短面熊
剥开肉质假种皮,便能看到包在其中的种子,也就是被我们认成“巴旦木”的真·香榧子。
香榧在民间广受喜爱,一直被当做佳节馈赠的珍品。香榧子营养丰富,其种仁(胚乳)含油率高达54.62%~61.47%,蛋白质含量约10%,富含17种氨基酸及钙、钾、镁、铁、锌、硒等19种矿物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且含有金松酸这种特殊的脂肪酸,对健康有益。
香榧子 | 来源:版权图库
香榧子不但可以炒熟了食用,也可以用来榨油,榨出来的油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做工业用途,如制作润滑剂及制蜡等;肉质假种皮还可以提炼芳香油,可供药用或者作为高级香料原材料。
愚园路上出现的香榧,不但在树文化上做了延续,其枝叶和种子为城市中的小生灵提供了微生境和蜜源、食源,在稳定城市生态系统、保育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白皮松:穿着迷彩服产松子
在花园里与香榧交相辉映的另一株古树是白皮松Pinus bungeana。白皮松隶属松科松属,是我国特有树种,天然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等多省份海拔500~1800米的山地地区。
花园里的白皮松 | 李韵姿 摄
因为根系发达,主根深长,侧根繁多,白皮松可以牢牢固定土壤并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具有很强的保持水土与抗旱功能。正是因为对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白皮松被从山上引种下来,逐渐进入庭院树种和城市行道树、公园树种的行列,来到人们的生活中。
要说起白皮松最显著的观赏特征,还是其树皮的颜色与纹理。树皮呈灰绿色,随着生长老皮呈现不规则片状脱落,露出黄绿色或乳黄色或近白色的新皮,在树干上形成大片斑驳陆离的色块,犹如给松树套上一件大自然亲手缝制的迷彩服;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干显得光滑而呈粉白色,这就是白皮松得名的原因。
白皮松的树干与树皮 | 李韵姿 摄
白皮松的针叶为三针一束,长5~10厘米。针叶表皮是一层厚壁细胞,暴露在空气中的壁表面覆盖着厚的角质层。表皮下有多层厚壁细胞组成下皮层。气孔下陷,气孔线被白粉。这些形态结构都能减少水分的损失,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
白皮松的松针 | 来源:版权图库
白皮松雌雄同株,花期在每年的4~5月。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多数聚集于新枝基部呈穗状,成熟时释放大量黄色花粉(有没有人想到今年春天的北京圆柏?),花粉可以在气囊的辅助下借助风力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白皮松的雄球花 | 王金虎 摄
雌球花通常单生或数个着于新枝顶端,授粉后球果需要两年才能成熟。种鳞矩圆状宽楔形,鳞盾近菱形,着生于鳞盾中央的鳞脐尖端有刺;种子呈灰褐色。白皮松的种子偏小,吃起来也比较费力,它不是人类喜食的松子的主要来源,但是可以为鸟类提供食源。
白皮松的松果 | 来源:版权图库
生活在城市生境中的白皮松,不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绿化和美化的功能,其树干和枝叶为许多昆虫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它的种子则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也为小型兽类赤腹松鼠等喜食,为动物们提供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空间。
在民间,自古白皮松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有古诗:“叶坠银钗细,花飞香粉干。寺门烟雨中,混作白龙看。”
在诗中古人将白皮松视为“白龙”或“神龙”的化身,寓意着吉祥、坚韧与长寿,将其植于皇家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刹名寺等处。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优秀物种的古树名木。
潭柘寺的白皮松古树 | 任斌斌 摄
作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愚园路也曾面临违章搭建泛滥、业态“小乱散”、公共空间封闭等典型老城问题。自2015年起通过城市更新愚园路实现了系统性重生,长宁段亦被纳入《长宁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规划》当中。“绿色生活”“无废城市”和生物多样性等理念被深度融入愚园路艺术生活街区更新的过程中,让这里既保留了老上海街坊邻里熟悉的“烟火气”,也成为充满文艺气息的“诗和远方”。
“生境自然,趣美长宁”长宁区生物多样性营造社活动成果展示
李韵姿 摄
愚园路还建设了岐山生境花园和西园生境花园,生境花园作为被复合利用的城市生态空间,为处于人口高密度城区的城市生物提供一隅生存之境。在重重努力下,在愚园路上,我们现在常能看到赤腹松鼠穿梭于法国梧桐树杈,黄鼬左顾右盼出来觅食,暗绿绣眼鸟、八哥、白鹡鸰、大山雀、戴胜、黑尾蜡嘴雀、黄腰柳莺、灰喜鹊鸟语啾啾,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岐山生境花园 | 徐珊珊 摄
还等什么?“捡秋”正当时,到愚园路来场“生境walk”,感受历史之醇、艺术之韵、生境之美吧!
/长宁生境漫行攻略/
《长宁生境漫行攻略》是长宁区生态环境局和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一档介绍长宁自然风物和城市风貌的科普专栏,旨在向公众传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相关知识,展示长宁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作者 徐珊珊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副研究馆员
研究领域:植物生态学
策划制作
科学审核:王金虎 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苏州市林学会理事长;郑运祥 上海市林业总站工程师
策划&编辑:徐珊珊
审校:张雪容、徐湮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投稿吗?投稿请戳lvluotougao@sstm.org.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