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罗平县主动融入全省“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年行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优势,推动文明实践与旅居云南深度融合。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以其壮丽的百万亩油菜花海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闻名遐迩,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每年夏季,罗平凭借其平均气温仅19.7℃的凉爽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大量来自重庆、四川、广东等地的“候鸟式”避暑游客,同时也服务着广大的本地居民。如何丰富避暑游客及本地群众的夜间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停留期间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罗平县推动避暑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响应国家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号召,紧扣曲靖市及罗平县关于发展避暑经济、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部署,中共罗平县委宣传部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于2023年夏季开始,推出了“周末公益影院”文明实践项目。该项目旨在以免费放映公益电影为载体,精准对接群众(含游客)文化需求,打造集文化传播、休闲娱乐、情感交流、政策宣导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有效延伸避暑服务链条,优化旅游体验,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文明实践+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
项目自启动以来,以其高度的灵活性、精准的惠民性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迅速成为罗平县避暑经济文明实践工作中一张亮丽的名片。整个避暑季期间,累计在罗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场等场所放映公益电影200余场,服务观众超3万人次,其中避暑游客占比约40%,获得了群众和游客的广泛赞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并为避暑经济的深化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周末公益影院”为何受欢迎?
“周末公益影院”项目的成功,源于其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多元融合为特色,确保项目“效果好、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
(一)建立“精准供给+需求导向”的选片机制,确保“正确导向”“播有所需”。
1.线上线下广泛征集。结合国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片源库,通过“文明罗平”微信公众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微信群,以及线下设置征求意见墙等方式,定期广泛征集群众和游客想看的电影类型和片目。
2.建立特色影片库。片源不仅限于国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的公益片源库,还结合罗平特色,精心遴选了三大类影片:一是本土人文风光微电影,如《油菜花开的季节》《布依风情》等宣传罗平本土文化的纪录片;二是经典红色主题类,如《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具有播放权限的热门商业大片与合家欢影片,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特别是年轻游客和家庭群体的娱乐需求。
3.“点单+派单”式服务。根据征集到的需求,每周二制定影片预告,通过上述渠道进行公示,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放映队接单”的服务闭环。对于避暑游客集中的区域,还会侧重安排轻松愉快的喜剧、风光片等。
(二)构建“固定+流动+特色”的放映网络,确保“全域覆盖”。为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项目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放映网络体系。
1.固定点位常态化。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为固定放映点,于每周六晚固定时间放映,形成稳定的文化预期,方便群众和游客观看。
2.特色场景情境化。结合特定节日和主题,打造特色放映场次。例如,在“八一”建军节期间播放军事题材影片;在布依族“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时,选择在民族村寨播放相关题材电影,增强活动的沉浸感和吸引力。
(三)推行“公益电影+”多元融合模式,拓展服务外延
突破单一放映功能,将公益电影放映打造为一个综合性的文明实践平台。
1.“公益电影+政策宣传”。在电影放映前,开展“五分钟宣讲”活动,宣讲内容涵盖惠民政策普及、移风易俗宣传、文明旅游倡议、防范电信诈骗、暑期安全教育等,让群众在休闲中接受教育,提升素养。
2.“公益电影+文旅推介”。利用映前时间,播放罗平旅游宣传片,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现场介绍罗平特色美食、旅游线路和非遗文化,将观影现场变为一个小型的“旅游推介会”,激发游客的二次消费欲望。
3.“公益电影+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有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提供免费茶水、应急药品、手机充电、路线咨询等便民服务。志愿者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主动与观众交流,收集反馈,使志愿服务贯穿活动始终。
“周末公益影院”项目带来了深刻的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项目成功的根本前提。该项目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于它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建立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将服务内容的选择权交给群众,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这启示我们,任何文明实践或经济促进项目,都必须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倾听群众心声,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推动融合发展,是提升项目效能的关键之举。“周末公益影院”没有就电影放电影,而是巧妙地将电影放映与理论宣讲、旅游推广、志愿服务、社群互动等元素有机结合,使单一的文化活动变成了一个多元价值的输出平台和资源整合的节点。这种“+”模式,放大了活动的综合效益,实现了1+1>2的效果,为避暑经济注入了更丰富的文化灵魂和更温暖的人文关怀。这为我们在其他领域推动工作提供了思路:要善于打破壁垒,促进不同要素、不同业态的交叉融合,激发乘数效应。
(三)创新工作机制,是项目可持续的重要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得益于建立了有效的队伍建设和社会参与机制。特别是将公益电影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办,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这表明,建立健全一套稳定、高效的组织和保障机制,是确保一个好项目能够持续运行、避免“一阵风”的关键。
(四)小切口大民生,是项目可复制推广的显著特质。“周末公益影院”项目切入点小,操作性强,所需硬件条件(放映设备)较为普及,模式易于学习和模仿。它精准地回应了基层群众和游客普遍存在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同地区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地理、文化、人口特点,复制这一“需求导向、多元融合、机制保障”的核心模式,嫁接本地资源,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公益电影放映品牌或其他文化惠民项目。该项目为类似地区,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季节性客流明显的地区,提供了文明实践赋能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范本。
下一步,罗平县将认真总结本次避暑季“周末公益影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选片机制、拓展放映网络、深化“公益电影+”内涵,并探索将其转化为一个常态化、全年化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不仅服务避暑游客,更要惠及全年各个时期的本地群众和游客,为持续繁荣地方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曲靖市委文明办供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