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 诚
如意湖一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金秋9月,是个醉人的季节。稻谷飘香,层林尽染,枫叶流红,万里晴空,秋阳高照,阵阵秋凉的风拂面而过,让人顿觉格外的清爽惬意。为不负好时光,我和妻轻装出发。
家乡长春双阳,中国梅花鹿之乡早已闻名遐迩,海拔711米的长春第一峰神鹿峰八方游人皆知,刚刚开放的如意湖公园,又成为游客旅游打卡的胜地。
/作者拍照 长春双阳如意湖风景(一)/
长春双阳如意湖公园,位于双阳区东华大街与北山路交叉口320米处。公园以如意湖为核心,融合自然风光、文化景观和休闲设施,以保护提升生态环境的战略眼光,精心设计打造新兴的旅游景区,2025年8月3日免费开放首期区域,包括龙首广场、如意广场、环湖区域及古镇部分区域。
家往在双阳区真可谓近水楼台。乘上50分钟公交车,下车走10几分钟就到了如意湖了。进入如意湖,顺时针沿着湖边石板路、木栈道行走,一眼望去,北山的山势层叠,绿树成荫,满目青翠,圆通寺拾级而上。黄墙碧瓦红门,十分醒目。有史料记载:长春双阳圆通寺修建于清光绪34年(1908)年间,募化八省资金,集八方工匠筹建,历时六年。1994年重建,距今已有117年历史。
/作者拍照 长春双阳如意湖风景(二)/
眺望远去的山恋层层叠叠,就像一幅黛色的屏风,宛若天幕似的屏风摭挡,如意湖恰似一个恬静的少女,依偎在山脚下,那一湖清澈的水,就是她明亮的眼晴;那湖边的棵棵垂柳,就是她的披肩长发;而那环湖的桔红色栈道,就是她摇摆的裙裾,仙境般的一泓湖水,令人情不自禁的浮想联翩。
再往前走便是古风地标式建筑,迎祥门是进入如意湖公园的笫一道风景,闯入眼眸的苏瓦延古镇,一排相连的仿古屋,古风犹存,煞是壮观,其毗邻幢幢高楼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显而易见是集古镇、商街、酒店吃住行一体旅游项目,都正在建没修缮之中,故暂时还没有挂牌营业。
/作者拍照 如意湖“苏瓦延古镇”牌坊
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停泊在湖边的画船,想必是用来供游客游湖,享受湖光山色的吧。正午,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钻石在闪烁。时至季秋,草衰荷未残,莲蓬将头高高的昂起,犹见如盆的绿叶托举着几支粉白色的荷花,像似向秋风宣战依然怒放着……
接着走下去便是一座浮在湖面上的彩虹桥了,桥身高高的拱起,很引人入胜。只见桥面上有3个中年女子,身着粉红色的纱裙正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几分得意。再看一位漂亮的少女高高地举起手机自拍杆录拍着,格外的悠闲自得。于是,我忍不住让妻也独立桥头留下这美的记忆。由此,我想象到彩虹桥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如意湖拍照打卡的独好风景处。
/作者拍照 长春双阳如意湖风景(三)/
漫游完一圈如意湖,临近出口呈现了别具匠心的观鸟台,这在公园中是较少见到的一个景观。一位热心的附近居民很自豪的向我们介绍说:“每天傍晚时分有灯光秀、有喷泉,附近的居民都来散步观赏,可漂亮了氛围感可足了"。这位热心人话音刚落,回首如意湖大桥上,从两台旅游大巴车走下来两伙组团旅行的游客正兴致而来。
如意湖水面不算宽大,若同长春的南湖、净月潭的湖水相比,可谓冰山一角,但别有洞天。飞檐古屋、拱桥亭榭、青山碧树,湖堤垂柳,荷花芦苇、流线长廊、环湖的栈道,悠悠然小蹄慢步的游览一番,足以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了。
长春双阳如意湖,是人工湖与自然山峦相融的生态家园,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有资料显示:2023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3年完工。总占地面积 256顷,总投资21.98 亿元。
我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又一颗明珠闪耀家乡,夺目五湖四海的游人慕名而至。
我期待着。
/作者夫妇 如意湖前留影/
张 诚简介
张 诚,军旅13年。原铁道兵十二师、基建工程兵六支队宣传队演员、副队长,基建工程兵九支队政治部组织干事。转业回到地方,曾任吉林省京剧院、吉林省民族乐团、吉林省交响乐团党委书记、院团长等职。
编辑:乐在其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