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坐落着一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古城 —— 扬州。这座城市不仅以 “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诗句闻名遐迩,更凭借深厚的底蕴与卓越的发展,赢得了 “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宜居之都” 四大桂冠,还荣获 “联合国人居奖”,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兼具历史厚度与现代活力的典范。
作为 “世界运河之都”,扬州与大运河的缘分跨越两千余年。公元前 486 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揭开了大运河的历史序幕,而扬州正是邗沟的起点,也是大运河全线通航后最重要的枢纽城市之一。扬州是古代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与重要枢纽。当今纳入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无数商船从这里出发,载着丝绸、茶叶、盐运向南北,造就了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的繁华盛景。如今,扬州依然守护着大运河的生机,不仅对古运河段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打造了瘦西湖、东关街等依托运河而生的文化地标,更通过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动全球运河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让这条 “流动的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世界美食之都” 的称号,是扬州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卓越贡献。提及扬州美食,首推淮扬菜 —— 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是我国的国宴菜之一。淮扬菜以 “选料严谨、刀工精细、口味清鲜” 著称,既有 “大煮干丝” 的醇厚鲜香,也有 “扬州炒饭” 的家常美味,更有 “三头宴”(拆烩鱼头、清炖狮子头、扒烧整猪头)的匠心独运。扬州人对美食的讲究,早已融入日常:清晨的茶社里,一笼蟹黄汤包、一壶绿杨春茶,搭配烫干丝与翡翠烧卖,便是 “皮包水” 的悠闲时光;夜晚的街头,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几块酥脆的黄桥烧饼,尽显市井烟火气。从宫廷宴席到百姓餐桌,扬州美食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承载着城市的生活美学。
当选 “东亚文化之都”,则让扬州的文化魅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中国南北方地域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节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拥有南北兼容的文化特质,积淀了厚重璀璨的独特文化。扬州与日本、朝鲜等国交往频繁。
这座城市是隋唐时期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鉴真和尚从这里东渡日本,带去了佛教文化、建筑技艺与医药知识,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如今,扬州依然延续着文化交流的传统 —— 每年举办的鉴真国际马拉松赛,吸引着全球跑者汇聚;个园、何园等古典园林,以 “移步换景” 的造园艺术,成为东亚园林文化的瑰宝;扬州剪纸、漆器、玉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碰撞,让文化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桥梁。
而 “联合国人居奖” 的获得,印证了扬州 “世界宜居之都” 的实力。漫步扬州街头,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将生态与生活完美结合:瘦西湖风景区碧波荡漾,四季花开;古运河畔的步道绿树成荫,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老城区的巷弄保留着传统风貌,白墙黛瓦间透着烟火气;新城区则高楼林立,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扬州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 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 —— 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善的医疗体系、便捷的公共服务,让居民的幸福感持续提升。在这里,既能享受现代都市的便利,也能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真正实现了 “诗意地栖居”。
从运河的千年回响到美食的舌尖盛宴,从文化的薪火相传到宜居的幸福生活,扬州以 “四个之都” 的身份,向世界展现着一座古城的坚守与创新。这座城市用深厚的历史底蕴滋养现代发展,用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 “诗和远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