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州,我找到了北京没有的慢
凌晨四点半的八台山,租来的军大衣裹不住山风往脖子里钻的凉。脚下是万丈深渊,头顶是没化开的黑,只有手机屏幕亮着——天气预报说日出在5点23分。忽然有人喊了声“来了”,抬头看见天边裂开一道金缝,云海像被谁泼了橙汁,从灰白一路染到橘红。北京香山的红叶再艳,也比不上这片飘在天上的火。
真佛山的静,是能听见心跳的。青石板路上,百年黄葛树的影子碎成光斑,老僧人扫落叶的“沙沙”声比钟声更先钻进耳朵。守庙人递给我一颗核桃:“摸摸柱子上刻的莲花,清朝那会儿,匠人刻一朵要磨坏三把凿子。”指尖蹭过斑驳的刻痕,突然想起昨天在公司电梯里,同事还在抱怨PPT字体没对齐。
賨人谷的溶洞像被施了魔法。灯光打在钟乳石上,石笋成了水晶宫里的玉柱,水滴落下的“叮咚”声在洞里转着圈。向导突然关掉手电,黑暗里有人说:“你们听,这是三千年前賨人打猎时的回声。”我摸着岩壁上的先民石刻,他们的篝火宴,和今天达州人烫火锅的热闹,原来只隔着一层薄薄的时光。
莲花湖的傍晚属于本地人。推婴儿车的夫妻停在棉花糖摊前,老人打太极的衣袖兜着风,卖冰粉的嬢嬢冲我眨眼:“妹儿,加糍粑不要钱。”租的旧木船“吱呀”晃着,桨一划,惊起的白鹭掠过水面,翅膀扇落一串水珠——这哪是旅游,分明是闯进了别人的生活纪录片。
菜市场里挑橘子时,摊主硬往袋子里多塞两个:“北京干燥,多吃水果。”面馆老板把牛肉堆成小山:“北方人实在,面也要实在。”最绝的是巷子深处的麻辣鸡,李嬢嬢剁鸡的刀声比说话声还响:“辣椒自家种的,香而不燥!”红油裹着鸡肉在舌尖炸开时,我突然懂了:达州的好,就像外婆偷偷塞进你行李箱的腌菜,得用温度来量,不是用点赞数。
回京的高铁上,邻座姑娘盯着我的麻辣鸡咽口水。我分她一块,她惊呼:“这辣味会转弯!”是北京的繁华是直线冲刺,而达州的美,全藏在那些让你忍不住“绕个弯”的瞬间里——比如山顶等日出时呵出的白气,比如古庙石凳上晒到的同一缕阳光,又陌生人往你碗里多夹的那一筷子酸菜。
(全文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