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我的宝藏兴趣##跟着头条看世界-相约踏秋季#
【缘起】
离开马斯特兰德(Marstrand),我们继续向着今天的目的地——马尔默(Malmo)进发,途中经过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Göteborg),计划在此简单打卡。
哥德堡地处哥本哈根、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三个北欧国家首都的中心,历史上曾是丹麦、挪威和瑞典三国的必争之地。
哥德堡素有“小伦敦”之称,面积只有北京海淀区大小,人口不到北京的二十分之一,别看这座城很“小”,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瑞典的西大门、北欧最大的海港城市、北欧咽喉要道以及北欧工业中心。
【行程】
小博门码头(Lilla Bommens Hamn)——哥德堡歌剧院( Göteborg Opera)——哥德堡大教堂(Masthuggskyrkan)
【游】小博门码头,被罕见的四桅帆船所震撼
哥德堡是瑞典最大的河流——约塔河的出海口,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港城。因此,来到哥德堡后,我们直奔17世纪初哥德堡最重要的运输港——小博门码头 (Lilla Bommens Hamn)码头而去。
码头广场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金属雕塑特别引人注目,抽象的风格实在让人猜不出其中的意味。
据介绍,原来这座雕塑巧妙地利用了北欧高纬度太阳照射角低的特点,当太阳升起或即将落下时,倾斜的阳光照射在雕塑上,投射到地面上的阴影会构成一颗心的形状。不得不感叹:这得多有浪漫情怀和想象力,才能创造出如此有趣设计!
小博门码头是哥德堡旧码头的所在地,现在成为了观光游轮和私家游艇码头,大大小小的各式游艇停在码头上,有的上面还有人,不知是整装待发,还是已满载而归?
在各式大大小小的游艇中,有一艘白色四桅帆船格外醒目。它就是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的“维京号(Barken Viking)”,是世界上少有的幸存下来的四桅杆帆船,代表着哥德堡过去发达的航运业。
著名的风帆训练舰“维京号”,建造于1906年,船长有108米。当我们站在码头上,仰望这艘白色帆船时,着实被它的宏伟气势所震撼,瞬间感觉特别渺小,即使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维京号依旧气宇不凡。
“维京号”背后红白相间的86层大楼,便是哥德堡最高的建筑,它的造型和配色都非常现代,且独特,被当地人称为口红大楼。据说,当初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就曾在这里办公。
环顾四周,我看到码头附近还停放着一艘军舰,心生好奇,一打听才知道那竟然是船舶博物馆,可惜没有时间一探究竟。
远远望见,对岸矗立着一栋鹤立鸡群般的高楼。这栋高达 246 米、74 层的大厦,不仅是哥德堡最高的建筑,也是目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第一高楼。
【游】哥德堡歌剧院,与“维京号”遥相呼应
目光收回到眼前,只见维京号前的岸边树立着一尊瑞典诗人、音乐家艾菲特·陶布(Evert Taube)的青铜雕像。他穿着水手服,表情生动。
与雕塑相邻的是一座暗红色酷似船头造型的建筑。
仰望看到,这座船形的现代建筑檐下有一行字:Goteborg Operan,原来这是哥德堡歌剧院。
哥德堡歌剧院建于1994年,外形模仿停泊在水中的海盗船,是北欧设计风的代表,线条狂放,色调暗红,彰显着哥德堡的新兴工业与创新气质;内部拥有良好的声学效果和现代化的设备,是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歌剧院之一。
在歌剧院的一面墙上,我看到了一组建筑工人留下手模,这让我十分敬佩。如果在国内,能留下手印的一定得是有一定地位或知名度的人物,而在哥德堡,却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为他们点赞。
哥德堡歌剧院与停泊在口红大厦下的“维京号”四桅杆帆船遥相呼应,犹如这块无字碑,可以说是北欧航海史的现代演绎。
在歌剧院附近的路口,我看到路面上交错如花的电车轨道,真不知道电车是怎么确保行走在正确轨道上的。
行驶在哥德堡驶去,不时会遇到复古的蓝色有轨电车,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这座城市流动的风景。
【游】哥德堡大教堂,信仰与历史的交汇点
哥德堡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市区内的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荷兰、德国等多种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韵味。
由于哥德堡最初是由荷兰人设计建设的,故而至今城市仍保留着明显的荷兰风格。
尽管这些楼宇已经矗立了数百年之久,但哥德堡人每隔几年就会对建筑外墙重新粉刷,使其始终保持着光鲜靓丽。
在一片红砖建筑后,我望见一座上面镶有皇冠的城堡。它是建于1687年,哥德堡现存的三座城堡之一。
一幢幢复古欧式小楼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刚毅,而鲜艳可爱的涂鸦,又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柔美与诗意。
登上一座小山丘,我们来到哥德堡又一重要地标建筑——哥德堡大教堂(Masthuggskyrkan),亦被称作马斯塔盖特教堂。
这座建于1910至1914年的大教堂,有着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一样的棕红色砖砌墙体,作为北欧浪漫风格的代表,已然成为哥德堡不可或缺的象征。
它鲜明的标志就是60多米高的钟楼。
高高耸立的钟楼上,青铜尖顶上的十字架像一把宝剑直刺蓝天。
钟楼上的钟摆始终不停地走着,时刻提醒我们:时间的转瞬即逝。
大教堂的外观设计得非常精致,无论是曲线,还是线条,都透露着哥特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教堂下部用色彩斑斓的石头围成坚固的墙基,特立独行又美观大方,且具有维京时代朴素的风范。因而被评为瑞典最好的中世纪和维京时期怀旧民族浪漫风格建筑代表。
站在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大教堂前,能感受到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慢了下来。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建筑的美丽,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每一次的驻足,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哥德堡大教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静静地诉说着哥德堡的故事。
教堂前平台是俯瞰哥德堡的不二选择,可以俯视哥德堡港、跨河大桥、老街区以及对岸的半岛,看船只来往穿梭,感受这座城市的韵律与节奏。
登上哥德堡大教堂的山丘远眺,约塔河静静地穿城而过,塔河两岸高楼大厦层层叠起,宛如画卷;而入海口处,繁忙的港湾景象也尽收眼底,让人叹为观止。
视线尽头,一抹鲜艳的红色映入眼帘,那便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口红大厦,其红白相间的独特色彩,在哥德堡市内独树一帜。
鸟瞰哥德堡,像被上帝打翻的调色盘,一排排绿树和红色的房顶是这座城市的主旋律,而电车轨道像银项链,嵌在城市肌理里。
在绿树红顶的簇拥中,我望见一柱擎天。出于好奇,用镜头慢慢拉近,一位裙裾飘飘的优雅美女,端立于柱顶,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注视着哥德堡的繁华与宁静。
走下平台,再次回到大教堂院内,愈发地觉得这里的静谧与安详,让人心生向往,它不仅是城市的至高眺望点,更是信仰与历史的交汇点。
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达格•哈马舍尔德说:“The longest journey is the journey inwards.(最长的旅程是心的旅程)”是啊,一段旅途可长可短,但最终收获的不仅仅是了解和知悉这个世界,更是一个读懂自己的过程。
令我惊奇的是,这一段话竟然被镌刻在一块石头上,并保存在哥德大教堂的院落内。
仅以此话作为此次旅行的座右铭,以及向哥德堡作别的方式,显然是再好不过了。
【独白】
哥德堡,这座坐落瑞典西海岸的璀璨明珠,不仅是瑞典的第二大城市,更是北欧地区最大的非首都城市。
漫步哥德堡,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岁月留下的痕迹。同时,这座城市又它充满绿色与活力,便捷的交通网络与繁荣的海港相映成趣,共同编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港城画卷。
哥德堡,是一座由山与海共同塑造的多面体城市。古典与现代在这座城市碰撞,一半传统,一半新潮,值得你慢慢品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