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游览。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金秋十月,陇原大地景色如画。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市场迎来“热力全开、质效双升”的蓬勃旺季。据统计,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2973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83.4亿元;8个5A级旅游景区与敦煌莫高窟累计接待游客142.7万人次。
这份亮眼成绩单,既源于“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的独特魅力,也离不开我省以“治未病”理念守护文旅品质的巧思与实功。今年8月,省文旅厅便瞄准景区门票不透明、服务缺位、安全隐患等易演变为“大问题”的“未病”,组建5支检查组深入14个市州,对全省A级景区开展全覆盖“健康体检”。
“我们既查导览模糊、步道破损等显性短板,也纠数据混乱、应急虚设等隐性漏洞,以早发现、早整改的‘治未病’思路,打响文旅品质守护战,推动全省景区从‘补短板’向‘提品质’跨越。”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说。
全域把脉景区“隐疾”
“投诉与救援电话如何标注?景区深度游项目收费标准在哪里公示?”8月12日,检查组在兰州吐鲁沟公园景区向工作人员询问日常服务中的细节问题。现场核查发现,灭火器超过检查期限未及时更换,地质灾害冲毁的步道上,泥石流痕迹仍未完全清理干净。对这些潜藏的安全隐患,检查组提出“立即整改”的建议。
这样细致深入的“体检式检查”,彼时正在全省14个市州同步推进、全面铺开。按照省文旅厅《关于开展全省A级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集中整治行动的通知》部署,此次行动分为景区自查、市州督查、省级检查三个层级,先由景区自我排查梳理问题,再经市州层面督查把关,最后由省级检查组进行“终审式”核验,层层递进、不留死角。
5支检查组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14个市州,为8个5A级景区、150个4A级景区及部分3A级景区逐一“问诊”。从游客中心的服务流程,到山间步道的防滑措施;从导览图的规范程度,到厕所的清洁状况;凡是游客可能停留的角落、接触的服务,都被纳入“体检”重点。
在天水、平凉、庆阳等地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颇具代表性。平凉市龙泉寺景区,导览图不符合景区标准规范;云崖寺景区旅游厕所不达标,露天垃圾箱有明显异味,影响游客体验;庆阳正阳苹果乐园景区内人车混行;白银区水川黄河湿地景区的廊桥照明灯老旧破损。“遇上下雨天,雨水渗进去可能引发短路,游客路过太危险。”省文旅厅副厅长王治纲指着现场照片说。
张掖、金昌两市的检查同样发现不少细节问题。4家4A级景区仅达“基本达标”水平;张掖市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投诉处理、导览服务等功能部分缺失;临泽丹霞口文旅小镇景区部分厕所未开放使用。
“自驾出来玩,就图个舒心自在,盼着旅途顺顺当当的。”来自陕西的张先生坦言,不遇上强制消费,想上厕所时能方便找到,这就够了。游客的反馈,也印证了此次集中整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们就是要通过‘地毯式’排查,把这些A级景区的‘未病’找出来、改到位,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何效祖说,这既是对游客负责,也是推动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靶向破解文旅“痛点”
“现在景区的标识牌清楚多了,每个岔路口都有指引,再也不用跟着别人瞎逛了!”国庆中秋假期,在庆阳市环县环州故城景区,游客李女士惊喜地发现,此前夜间被遮挡的导览图已更换为带夜光功能的新牌,连步道旁的指示牌也新增了清晰的方向箭头与距离标注。这样暖心的变化,正是省文旅厅“靶向施治”的成果。
针对检查发现的公共服务不足、安全隐患等共性问题,省文旅厅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推动景区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提升”,让每一个“痛点”都有解决方案。
在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上,“基础设施达标工程”率先发力。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厕所建设经验,被列为全省推广案例。该景区采用生物降解技术,解决了山岳型景区厕所污水处理难题,厕所内不仅配备无障碍设施,还摆放了绿植和香薰,让游客“方便”更舒心,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提供了优质范例。
“以前有的景区厕所让人望而却步,现在进来像到了休闲小站,既干净又舒服!”来自陕西的游客王先生指着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厕所内的香薰笑着说,“这细节做得比城里商场还贴心。”
安全隐患的“清零行动”同样迅速。针对部分景区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等隐患,省文旅厅要求景区聘请专业电工团队,对配电箱、路灯线路、设备电路等展开全面检测,让用电安全“无死角”。同时,建立安全风险台账,把破损的台阶、栈道、栏杆等安全隐患一一列出,明确责任人与修复期限,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改”。
“以前带孩子到景区游玩,在开心游览的同时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总是时时跟在身后提醒。现在看到这些细致的整改,带着孩子来玩也更放心了。”国庆中秋假期,在庆阳子午花溪谷旅游景区,来自陕西的游客刘女士对景区更换破损的游客步道、增加安全提示标识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文旅融合与智慧化升级上,“一景一策”成为关键词。环县环州故城景区的经验被全省推广,该景区在保护古城墙的基础上,深度融入皮影文化。游客不仅能观赏传统皮影戏,还可以参与皮影手工制作,配套的文创产品也紧扣皮影元素设计。此外,景区通过人造古建与原有风貌的和谐布局、特色民宿的打造,有效推动了县域过夜游发展,为全省同类景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样板。
更贴心的是,省文旅厅在每年开展景区管理人员综合培训的基础上,督促各市州有针对性地开展景区服务人员轮训,重点强化标准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与文旅融合创新能力,彻底解决以往部分景区讲解“言之无物、无情”,甚至工作人员不清楚警务室、医务室位置等基础服务漏洞。
从补齐设施短板到优化服务细节,从消除安全隐患到推动文旅融合,甘肃文旅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引,把一个个文旅“痛点”变成了“亮点”,让游客的“舒心游、放心游”有了实打实的保障。
长效擦亮“如意甘肃”品牌
甘南扎尕那景区吸引游客前来游览打卡。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曹红祖
“若将‘如意甘肃’文旅品牌比作一件精美的玉器,短期整改是拂去其表面尘埃,完善落实长效机制才是对这件‘玉器’的精心雕琢和悉心养护。”何效祖的比喻,道出了甘肃文旅品质提升的长远思考。
在此次A级景区集中整治中,甘肃文旅系统不仅紧盯痛点难点“对症下药”,更着力构建“治未病”长效防护网,让优质服务从“短期改善”变成“长期常态”,让“如意甘肃”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标准化建设是品质的根基。今年6月,2025年全省旅游景区培训班在陇南举办。培训紧扣景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既解读数字化、智能化新形势,明确旅游厕所建设、标识系统完善等具体标准,又通过“专题授课+现场观摩”模式,邀请专家讲解智慧旅游服务、旅游安全等内容,为景区管理者注入专业动能。这样“授人以渔”的培训,让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深植人心。
“整改不是‘一阵风’,更要建‘防病’机制。”何效祖表示,目前省文旅厅已将游客投诉处置情况、日常检查结果等纳入景区年度复核体系,对整治不力、问题反复出现,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景区,将依规给予警告、降级直至摘牌的处理,以“硬约束”倒逼景区持续提升品质。
制度护航下,甘肃景区“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兰州吐鲁沟公园景区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含步道修复、泥石流隐患治理的专项整治方案,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公告,设置警示标志;张掖丹霞口文旅小镇景区立即更换部分过期灭火器,增加游乐设施安全提示,强化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甘南州扎尕那景区调动交警、志愿者等加大通景公路交通疏导力度,缩短游客自驾车辆进入核心游览区时间,大力提升景区通达性和可进入性。
国庆中秋假期里的“宠客”举措更显诚意。敦煌市开放公共停车位、免费公交并开放机关食堂;嘉峪关市推出“机票+景区”优惠套餐;武威市设置特色美食免费品尝点;平凉市实行24小时投诉值守。从景区到城市,从硬件到服务,甘肃用细节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我们将持续开展‘回头看’,把整治成果转化为长效效能。”王治纲说。
眼下,我省正以此次A级景区集中整治为契机,持续推动景区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变。当“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品牌以更优的体验、更暖的服务吸引八方游客,越来越多的人会走进陇原、爱上甘肃。
这,正是甘肃文旅人守护品质、追求卓越的初心与目标。
一场秋雨过后,张掖七彩丹霞色彩更加鲜艳夺目,独特的景色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潇
【记者手记】
让陇原旅途更“如意”
白永萍
金秋十月的陇原,既是“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绽放魅力的时节,也是一场覆盖全省A级景区“治未病”行动结出硕果的时刻。2973万人次游客在国庆中秋假期走进这片土地,183.4亿元旅游花费的背后,不仅是壮丽风光的吸引力,更藏着甘肃文旅人从“治未病”到“优服务”的细致用心。
这场始于8月的景区“健康体检”,在一个个细微处悄然改善着游客的体验,让“如意”二字真正走进旅途的每一段时光。5个省级检查组深入14个市州,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百余处景区,既揪出导览模糊、步道破损的显性问题,也整改数据混乱、应急虚设的隐性漏洞,把“病灶”一一记录,将“痛点”逐个破解。
这场“治未病”行动,不止于“补短板”,还致力于“提品质”。崆峒山生态厕所用的生物降解技术破解高海拔污水处理难题,香薰与绿植让“方便”成了舒心事;环州故城融入皮影文化,游客既能观赏表演,又能带走特色文创;景区人员轮训提质,让空洞的讲解成为过去;夜光导览牌的清晰指引、安全台账的明确责任,都化作游客脸上舒展的笑容。
抓短期整改“拂去表面尘埃”,用长效机制“精心雕琢与养护”。将游客投诉处置、日常检查结果纳入景区年度复核,让“回头看”成为常态。当敦煌开放公共停车位、嘉峪关推出“机票+景区”套餐、武威设置免费美食品尝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景区的改变,更是一座城市对游客的诚意。
如今再游陇原各大景区,温暖的笑容、清晰的导览牌、干净的卫生间,这些细微变化如点点星光,汇聚成“如意甘肃”最美丽的模样,饱含对游客的满满诚意,更守护着我省文旅的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