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花季,奏响一曲“青城之恋”。
上个周末,一场精彩纷呈的菊花艺术盛宴在汇泉湾畔“绚丽开放”:青岛市第41届中山公园菊展如约启幕,300余个品种、2万余盆菊花织就一幅斑斓多姿的秋日画卷。
阵阵菊香里,唤起多少人的往昔记忆、呢喃私语;满城爱菊人,相携奔赴这场自然人文共同书写的秋天童话。
一片“菊花海”,再造“秋主场”
缠绵不去的阴雨天终于退场,天高云淡,如约而至的菊展,成为这份秋日盛景的“点睛之笔”。
“最·秋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季节浪漫。
有人说,菊花开放在中秋节与重阳节之间,恰好让团圆的温暖与敬老的深情,都有了菊香的浸润。
不似八月的桂花香,藏在叶间含蓄内敛,菊花以舒展明艳的姿态,成为秋日里最耀眼的风景,每一朵绽放的菊花,都彰显着大自然的神工,也透露出园艺师的巧思。
各种造型的主题花景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
在本届青岛菊展上,有独本菊、七彩菊、悬崖菊、盆景菊、大立菊等多个种类,还新增了中式菊艺插花展示,以及十二生肖、海狮、章鱼、鼎、寿桃、拜年兔、仙鹤、卡通象等艺术造型菊,为市民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浪漫体验。
“醉·青岛”——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赏秋习俗。
“从上了小学开始,几乎每年的秋游都会去中山公园赏菊”“小时候看菊展,或是学校组织或是全家行动,重视得就像是如今一次重要的远途旅行”……菊展总会引发市民满满的“回忆杀”。
今年的菊展,特别设置了“时光院落”主题花景,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老物件为元素,再现怀旧生活场景,唤起市民的时代记忆与情感共鸣。
菊展上的“时光照相馆”景观引众多市民前来取景拍摄
上世纪50年代,秋天的中山公园就开始出现各类菊花的展示活动,至1985年,终于“升级”为青岛市第一届菊展,一直举办至今,稳稳占据市民游客赏秋清单的“C位”。
春赏樱、夏看灯、秋观菊,季节流转,这些传统活动已成为“保留节目”,融入几代青岛人共同的美好记忆中。
一场“菊花展”,看见“几多美”
正是秋日好时节,赏菊展时,最好不要“走马观花”,不妨沉下心来,慢慢走,慢慢欣赏。
看“花容”,欣赏千娇百艳的自然之美。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关于菊花之美,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众多优美诗句流传至今,从色彩的层次到姿态的神韵,每一笔都藏着对这份秋日的极致描摹。
菊花的形貌堪称“植物界的颜值担当”,花型、花色都是最丰富的。目前,全球登记的菊花品种已超3万个,中国作为菊花的发源地,有着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有3000余个品种。
菊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图源:青岛中山公园欢乐丛林游乐园
悟“品性”,感受“不与群芳争”的高洁。
因姿态卓尔不群,在秋寒中傲然绽放,菊花不再只是秋日里的观赏性花卉,而是成了大家眼中“越冷越精神”的生命力量代表,被赋予了不趋炎附势的风骨、于沉淀中坚守的韧性,以及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常与梅、兰、竹合称“四君子”,是历代诗词、绘画的经典题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菊花还具有“隐士品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让这份藏在秋菊里的淡泊与自在,成了中国人心中最经典的隐逸意象。
第十五届中国菊花展览会10月18日在开封开幕 图源:开封文旅
品“人文”,触摸千百年的脉脉“花语”。
在人类社会交流发展、文明互鉴过程中,菊花成为跨越语言的“文化使者”、见证文明交融的“鲜活符号”。
在中国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美好寓意。千百年来,菊花从中国的原生故土出发,逐步蔓延至日韩、中亚、欧洲乃至美洲,在世界地图上织就了一幅带着菊香的“传播图景”。
一朵“致富花”,如何更“艳丽”
从初见时的视觉惊艳,到细品后的精神共鸣,每一次逛菊展都是与菊花的深度对话。人们也期待,菊展更好看,菊花开更艳。
增“潮趣”,让赏菊解锁新体验。
今年青岛中山公园菊展期间,同步开设园艺市集,集中展销菊花盆栽、文创产品等,同时,市民游客还可购票参与“菊好看 巨好玩”JU乐汇活动,与中国国家地理·梦巴格展带来的60种精美动物模型亲密接触,观看精彩秀场表演等。
放眼全国,各地众多菊展也正通过创新办展模式、融合潮流元素,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如洛阳王城公园金秋菊展上,工作人员将圆滚滚的乒乓菊DIY成卡通形象,软萌模样瞬间成为“显眼包”,游人争相拍照打卡。
助“文旅”,让菊花成为“致富花”。
菊花从不只活在诗画里,自古以来就是餐桌上的美食,藏着人间烟火气。
在青岛崂山区北宅街道,近百亩鲜食菊花进入采摘季。炸着吃、拌着吃、包饺子、做汤、炒鸡蛋……“菊花宴”吃出名气;延伸出的菊花中式点心、菊咖等产品,进一步整合农文旅产业链条,每亩菊花可实现产值近万元。
在云南,菊花“开”出了年产值超亿元的大产业;江苏、浙江、贵州等多个省份的菊花基地也从露天花海拓展到菊花博览馆,从菊花茶、菊花宴延伸到国潮衍生品。一朵小小的菊花,正成为撬动地方经济的 “致富花”。
兴“繁花”,培育更多自主品种。
让菊花开得“更艳”,根基在种业。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推动花卉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进一步加速了自主品种研发进程。
此前,我国菊花产业长期面临“卡脖子”困境:切花菊、园林小菊等95%以上依赖进口,品质单一、抗性差、种质资源分散,严重制约自主品种选育。
在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团队的努力下,最终建成“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已保存5300余份资源,为菊花新品种培育和全产业链创新提供了战略储备,让自主品种菊花开满“种业振兴路”。
南京农业大学湖南临湘菊花基地 图源:南农园艺公众号
当“菊”者迷,旁观者“倾”。菊花朵朵,花期正盛。你我不妨躬身入“菊”,徜徉花海,共赴古人早已许下的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来源|青岛宣传 文字:和声 陈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