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大半辈子,退休后背上行囊看世界,这难道不是每个人心中的终极梦想吗?可我花了整整五年,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古镇,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那句“老年人旅行真没意思”的感叹,像一根刺,扎得我生疼。
起初,我也是满怀憧憬的。想象中的旅行,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我规划了无数条路线,从北国的冰雪到南疆的暖阳,恨不得把毕生未见的风景都塞进这迟来的自由里。第一站,我选择了云南大理,苍山洱海,风花雪月,多美!结果呢?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古城的石板路,走几步就膝盖发软,想找个地方歇歇脚,放眼望去全是咖啡馆,清一色的“小资”调调,我这个老头子往那一坐,浑身不自在。晚上想尝尝当地特色,结果不是太辣就是太油,肠胃闹了一宿。这哪是享受,简直是遭罪。
后来我学“聪明”了,跟团走。这下可好,直接变成了“赶鸭子”。每天天不亮就被叫醒,睡眼惺忪地挤上大巴。导游举着小旗子,嘴里像机关枪一样输出着“历史典故”,大部分时间都在催促:“快点快点,集合了!”“这里只能停留二十分钟!”我站在长城上,本想感受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耳边却是嘈杂的人声和导游的催促。我看到的不是历史的雄浑,而是攒动的人头。旅行的意义,似乎只剩下在景点前拍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好发朋友圈证明我来过。这种走马观花的模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游客,而是一件被搬运的行李。
最让我感到孤独的,是那种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在西安的回民街,周围全是年轻人,他们吃着烤串,喝着啤酒,大声欢笑。我捧着一碗羊肉泡馍,热气腾腾,却感觉那热闹与我隔着一层透明的墙。在成都的茶馆里,别人摆龙门阵,打麻将,我听不懂方言,也插不上话,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喝茶。我才恍然大悟,旅行的乐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分享和体验。当你身边没有可以分享喜悦的人,再美的风景也会失色。我开始想念家里的那张旧沙发,想念和老伙计们在楼下棋盘上的“厮杀”,那才是属于我的真实世界。
五年的奔波,让我看透了所谓的“诗和远方”。对于老年人来说,旅行或许不该是征服多少景点,打卡多少城市。它更应该是一种心态的调整,一种生活方式的延伸。与其在陌生的城市里疲于奔命,不如在家附近找个安静的公园,看看日出日落;与其在拥挤的人潮中寻找存在感,不如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外钓钓鱼,呼吸新鲜空气。真正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里。想通了这一点,我放下了手中的地图,拿起了桌上的茶杯,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才真正回到了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