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仲秋,理应天高气爽、温度怡人,但乙巳年的此季却招惹来了缠绵不绝的连阴雨天气,不仅影响了国庆假期的出行、隐没了皎洁圆满的明月,还耽误了丰收在望的玉米大田归仓,有报道说今年秋季我国多地区的雨量创下了64年以来(1961年以来)同期的极值。双节期间,不打算外出游逛,唯一的心事是回老家一趟,自三月份以来老家已经长久无人光顾打理了。是该回去看看了,尤其是承载着老一辈恩情和念想的两棵老石榴树,也到了坐享其成去摘果的时候了。看看天气,选择了双节假期的前一天回去了,是个雨歇出了太阳的日子。开锁推开街门的景象是野草蓬蒿丛生,把进院的道路都阻挡了,而遮蔽大半个当院的石榴树却是硕果累累,压弯了稠密的枝条,树下还有一地的烂果,这是由于雨水多导致的。树上的加上落地的,今年老家的石榴是个丰产年。面对满树的石榴和一地的烂果荒草,采摘、清除,一个人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但还是用了三个半天加一整天的时间,在阴雨的间歇里苦干加巧干,终致大功告成了。于是乎,成就感和欣悦感油然而来,再上浚县浮丘山一游也随之有了兴致和动力,其实这也是此行作了打算的又一件心事,何况顺路也驾轻就熟。
浚县的大伾山和浮丘山,距离老家十八里地,过去都称作东山西山,记得小时候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就开始登临了,后来与同学友人还有家人去过多次。当时都不知道两座小山的大名,也不成景区不收门票,文物古迹随意触摸踩踏,是个荒芜少人打理的地方。仅仅是西山老奶奶求子灵验的原因,其所在的浮丘山碧霞宫一直香火不断,有人守护之下院里也还规整,人气仙气俱存,似乎来西山的次数比东山还多些。时隔多年,开始骑车游走四围的十余年间,骑上浮丘山曾经有过两次,一次是2011年10月10日,当年属于骑行初始,很新鲜也很愿意热闹,是与一众骑友共同骑上来的,好像还不收门票,碧霞宫和千佛寺都参观了,是一次印象深刻的骑行;再一次是2016年8月13日,是中途脱队骑进了浚县,先是骑走了正在复古拆建的老街中,目睹了恢复古城面貌的初期场面,从南关出来之后就沿着浮丘山的山路骑上了碧霞宫的大门口。此时已经是景区收门票了,但把门的保安却对我网开一面,放我进入了,但匆匆忙忙,担心放在外面的自行车,加上都是熟悉的画面,也就在碧霞宫前浅尝辄止了。两次骑上浮丘山,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但也都距今十四年和九年之久了,今年三月份又上了东山大伾山,也就想着再到西山浮丘山上看看了。这次再游,虽为景区要收门票,但已经是名正言顺地享受浚县官方免收门票的优待年纪了。
浮丘山位于浚县县城西南,与大伾山隔城相望,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山上,目前景区包括道教建筑碧霞宫,系国保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碧霞宫大气恢弘,为明代建筑艺术佳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宫中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扬名四方。还有国保级文物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石雕艺术珍品。
2025年10月3日,阴天雨歇,下午驱车到了浚县黄河路上子贡广场驻停,再行走怀禹路拾级而上,就是浮丘山碧霞宫前的大广场了,这里也是每年正月里社火集中表演的地方。先入碧霞宫,再到侧后院的千佛寺,都以故地重游的眼光,从细处观察欣赏,平心静气,从容不迫,不愿意漏失一处要看的地方。面对如故的场景,时隔长久也毫无违和感,倒是修旧如旧的整齐面貌和适时添加的时尚装饰元素,让景区在沉稳庄重的氛围里有了生气和跳跃的灵动。手机随着眼睛,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幅幅好画面,这也是此行再来最有形的收获了。侧门而出,走过古柏森森的石板路,经过浚县烈士陵园和矗立经年的“浮丘胜迹”古石坊,就是山下的伾浮路了。南关路口,花十元吃了一碗所谓的刀削面,就到了黄河路上,走一程就是停车的地方了。走一圈,游一遭,才三公里。双节假期高速公路免费,享受一程回濮阳了,遇孟轲集收费站刚刚开通,到家就又便捷了些。
浮丘山风景区位于浚县城西南侧,因山势形如浮舟而得名,海拔103米。景区核心景观包含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和明代碧霞宫,均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丘山风景区核心景观包含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和明代碧霞宫,均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面对道口老家满树的石榴,在阴雨的间歇里苦干加巧干,不敢爬高,用上了剪枝工具和采摘工具
满树的石榴摘了,也修剪树枝了,还锯掉了碍事的老树干。累是累了,但支撑了下来,信心起了作用
满树的石榴和一地的烂果荒草,采摘、清除,工作量是巨大的,用了三个半天加一整天的时间,终致大功告成了
欢度双节,劳动最踏实!累并快乐着!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也是浚县人。浚县在黄河路与怀禹路交叉口东北角,修建了一座子贡文化广场
走进怀禹路西行上山,山脚下有老树古井,历史的氛围立刻呈现出来了
浮丘山不高,辟有登山砖阶,相对高度才45米,几盘之后就上去了
上去之后就是碧霞宫前的大广场了。明代以来,以朝拜碧霞元君而形成的正月庙会,每年的社火集中表演就在这里
浮丘山巅建有碧霞宫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名扬四方。碧霞宫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后历经明清以来多次修葺、扩建、重建,碧霞宫以南北为中轴线,两廊对称,前后三个院落,殿宇87间,总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
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万物资始”牌坊、山门、莲池、二门、正殿、三门以及寝宫楼
碧霞宫,俗称奶奶庙,明嘉靖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戏楼,也叫遏云楼,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建筑。戏楼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上是一座“四鲲八柱”卷棚顶高楼
遏云楼坐南向北,正对碧霞宫山门,建在一座高约3米的平台上。举办庙会时可容纳数万人,是旧时酬神唱戏之所
山门前有一平台,竖有一双柱门型石牌坊,正面中间刻有“万物资始”,北面刻“德并东岳”
碧霞宫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门上饰铜质门钉,门口各有一对石狮守护。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
山门两侧各有三通石碑,记录了历次维修的有关事宜。山门左为巽宫楼,右为坤宫楼
入山门前院内一长方形莲池,上架青石拱桥贯通南北
东为钟楼,西有鼓楼
莲池旁的东西两厢,东面有财神殿、娃娃殿、凌霄殿等
西面有文昌殿、马王殿等
二门为庑殿式建筑,实榻门,两侧石狮守卫,檐下四周置如意斗拱,造型别致。东西两侧设便门供人员出入
过二门为中院,院内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侧廊房各十间,院中置铁火池、铁香炉等碧霞宫大殿赫然可见
大殿为碧霞宫的主体建筑,位于青石铺面高台上,系明嘉靖年间所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形成一体化的宫殿群
碧霞宫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又叫圣母庙,俗称奶奶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由当时的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在明、清年间又多次重修扩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碧霞宫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
大殿台基高2米,殿前露台有青石围栏,两侧设9级石阶。阶前正中雕蟠龙御路,形象生动
正门两侧窗棂四周遍饰花鸟图案。拜殿两梢间木雕透棱窗,窗芯镶嵌金色大字,东窗为“灵镇东岱”
西窗为“光映西池”。两窗透雕松枝仙鹤、葡萄及八仙器物图案
殿中供奉“碧霞元君”主神,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道教中的重要女神,有“北元君,南妈祖”的之说
大殿后殿内有莲花须弥座三个,上各置木雕暖阁,内塑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像
1963年6月,碧霞宫随千佛寺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3月,碧霞宫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碧霞宫正殿回廊石栏望柱上雕刻的人物,佛、儒、道三教皆有,体现了碧霞宫建筑群兼收并蓄的包容思想
大殿两侧有配殿,东为老母殿,西为三仙殿
这是西侧的三仙殿
正殿彩绘,除两山外墙绘有“八仙图”等些许道教故事图案,其余彩绘诸多宣扬儒家忠义仁孝思想的图画
大殿内外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绘有图案 30 多种,正面全系木雕彩绘,这是西边回廊外壁中的镂空木雕彩绘牡丹
大殿由卷棚顶拜殿和重檐悬山顶后殿组成,两殿相连,浑然一体,顶覆黄绿琉璃瓦,金碧辉煌。
大殿由卷棚顶拜殿和重檐悬山顶后殿组成,两殿相连,浑然一体,顶覆黄绿琉璃瓦,金碧辉煌
大殿飞檐挑角,琉璃制的狮、虎、将军等脊饰、仙人、飞鱼、海马等各司其职
大殿由卷棚顶拜殿和重檐悬山顶后殿组成,两殿相连,浑然一体,顶覆黄绿琉璃瓦,金碧辉煌。
大殿后殿正脊中间装一“风磨铜宝瓶”,高 1.5 米,经久不锈,金光闪烁,人称“风磨铜宝葫芦”
正殿有四周回廊厦,东西两侧各建陪殿六间,有石板桥与正殿回廊相连。殿后通往寝宫楼院
经回廊绕过正殿,可见三座门楼,为碧霞宫第三进院门,西便门额砖刻“德秉坤贞”
东便门额刻字“仪分乾健”
中门青石横额上阴雕“琼宫妥圣”,经过此门进入后院
后院共有三座高楼,正中为碧霞元君的寝宫楼,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面阔五间,为两层楼阁,通高16.9米,三重檐歇山顶建筑,绿琉璃瓦覆顶,四周有回廊,楼上设有木雕暖阁和碧霞元君睡像。
正中为碧霞元君的寝宫楼,面阔五间,为两层楼阁,通高16.9米,楼上设有木雕暖阁和碧霞元君睡像
东西配楼各三间,东配楼供奉“佩霞元君”,现为“文昌殿”
西配楼,也是两层楼 ,面阔三间,原来供奉“紫霞元君”,现为“麒麟送子殿”
寝宫楼前西侧树有石塔,为唐代建筑遗存,与东侧的开元经幢一同被迁移至碧霞宫内寝宫楼前
陇西尹公浮屠石塔,又称尹公浮图,是浚县的唐代佛塔遗存,该建筑以“陇西尹公浮屠”之名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为7级叠涩密檐式石结构唐代经幢,上面还刻有武则天的年号。正面龛内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佛为结跏趺坐。龛楣宽厚,上刻有释迦像,两旁为骑青狮的文殊与乘白象的普贤,外侧有天龙盘旋。龛外两侧有戎装天王陪侍。龛楣中央刻一神兽面,上面有在莲花座上的舍利宝塔。两侧有天龙缠绕,飞天翱翔。天龙下面有鸟身形象,翅下垂,头部已残缺,疑是迦陵频迦的形象。
陇西尹公浮屠石塔正面龛
浮丘山是因为碧霞宫里的老奶奶而出名,每年浚县正月和五月二十五老奶奶生日前后,周边的民众都会到此祭拜
寝宫楼供奉“碧霞元君”。寝宫楼上的暖阁中供奉着碧霞元君的睡像
寝宫楼前的开元经幢是唐代玄宗时期的文物, 基座是方形须弥座,束腰每面两壸门,雕乐舞伎一名;壸门之间浮雕游龙,龙首龙尾外露,身隐石中;幢身为八角形,刻满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部分字迹漫漶;华盖带帷幔、流苏和风铎;上方石柱雕四尊立佛于莲座,可惜均遭损坏了。
寝宫楼前的开元经幢是唐代玄宗时期的文物
陇西尹公石塔,原立于浚县大赉店镇大八角村东南真武庙内。1966年破“四旧”时被拆除,1973年5月收集到此处
碧霞宫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道教建筑群,结构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碧霞宫寝宫楼,三重檐歇山顶,融合了歇山顶与庑殿顶等传统形式,展现了明清宫廷建筑风格
浮丘山景区另一处古建即千佛寺石窟。早在唐代就建有千佛寺,千佛寺石窟作为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的子项,也在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石窟作为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的子项,也在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位于浮丘山南部山巅,碧霞宫北面,始建于唐代
千佛寺中轴线上,原有山门、罗汉殿、大雄宝殿、水陆殿等建筑
千年桧柏,是当年千佛寺所遗存。枝叶繁茂,虬枝形若龙头凤尾,被载入《河南古树名木志》
在千佛寺内有一突起的小山头,平顶峭壁,高约4米,南北略长约15米、东西宽约5米,,石壁南、北、西三面凿有很多佛龛,多为唐代造像,有元明清各代题记。《河朔访古录》载:寺内有石崖,高2.5米余,上建阁以祀真武。崖下凿洞二,并大小佛像身躯,而谓千佛洞也。
《河朔访古录》载:寺内有石崖,高2.5米余,上建阁以祀真武。崖下凿洞二,并大小佛像身躯,而谓千佛洞也
千佛洞人称“山上山”,又叫“小金顶”
西壁岩面小佛龛造像历史久远,风化严重
西南岩壁上,尽是大小佛龛、佛像。可惜的是,经过千年风雨剥蚀以及人为破坏,如今多半残缺无首、体无完肤
佛龛雕像依稀可辨,尽显沧桑变迁
一路从盛唐走来,遍体鳞伤,仍是历史的见证者
窟锁着不得入内。洞窟规模较小,窟内凿刻有飞天和小佛像,石壁上刻有题记,表明此窟也开凿于盛唐时期
岩壁上还留有摩崖题字,浚太史泗州罗衣撰的”游千佛洞有怀“字迹清晰,但在网上查不出更详尽的背景材料
南窟为千佛窟,门楣刻有清代书法家程淓的“佛国”行书,门券上方有元代至元六年二月题刻的八思巴文六字真言
石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洞内穹窿顶,饰有藻井,洞内造像960余尊,最高的约2米,最小的只有4厘米
窟中保留永隆元年(680年)前的唐代造像群,呈现三佛二弟子二菩萨组合式布局,风格与洛阳龙门石窟高度相似
三主尊佛像均为坐姿,头部早年丢失,现在的头都是后补上去的,弟子和菩萨的头也几无完整。这是右侧石佛造像
左侧菩萨像保存较完整,衣纹流畅体现盛唐丰腴之风
正壁主佛头部也为后世补塑,但保留了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的典型特征,大大小小的造像有上千尊,千佛寺之名不虚
小山南缘置石坊,阴面刻字”威震五岳“
阳面刻有“即武当”三字。“即武当”石坊与碧霞宫的“德并五岳”石坊形成呼应,反映了不同流派地域的认同
小山东壁上还有三处大字摩崖,一副为清末光绪年间,两幅民国年间
“浮丘胜迹”,为清末光绪26年(1900年)韩国钧所题
“四大皆空”,为民国同年(1935年)一川人(看不清楚字迹)所题
“四大皆空”,为民国同年(1935年)一川人(看不清楚字迹)所题
浮丘山顶这块高高耸立的石岩为一大奇景,被人们称作“山上山”,又叫“小金顶”,既是千佛洞,又是真武阁的所在地。真武阁也千佛寺内的道教建筑,始建于唐代。该阁依附于天然石崖而建,形成“石崖建阁、石洞造像”的独特景观。真武阁最初由明代成化年间改为浮丘书院,清代重建后因战乱损毁,1991年复修。
浮丘山顶这块高高耸立的石岩为一大奇景,称作“山上山”,又叫“小金顶”,既是千佛洞,又是真武阁的所在地
真武阁,供奉“真武大帝”,被视为北方的守护神
真武阁下,东望可见大伾山
南看是碧霞宫的后院寝宫楼
游览景区出来,便是庙宇和民居杂处的下山路
传统的石板山道再走一遍,前面就是浚县烈士陵园
浚县文旅在正月间,打出了“老家河南,浚县过年”口号来吸引游客和香客
“浮丘胜迹”坊位于浚县浮丘山东侧的登山盘路旁,为清代建筑
部分雕刻存在风化现象,但主体结构仍保持完好。其后是近年复建的城隍庙
浮丘山景区,依现在围而收费的区域看,仅包括了国保文物碧霞宫和千佛洞
下的浮丘山,是一条通往大伾山的伾浮大道
九座石牌坊矗立其间,凸显历史文化气韵,也是正月庙会来客餐饮、商家买卖聚集之地
归于子贡广场停车地,浮丘山景区之游结束
步行上下三公里,费时一小时三刻钟
曾经骑自行车上浮丘山有过两次,一次是2011年10月10日,当年属于骑行初始,很新鲜也很愿意热闹,是与一众骑友共同骑上来的,好像还不收门票,碧霞宫和千佛寺都参观了,是一次印象深刻的骑行
一次是2011年10月10日,,与一众骑友骑上来的,还不收门票,碧霞宫和千佛寺都参观了
当时手持的卡西欧小相机又出毛病了,一张自己在千佛寺的照片也失原色了
再一次是2016年8月13日,是中途脱队骑进了浚县
先是骑走了正在复古拆建的老街中,目睹了恢复古城面貌的初期场面
从南关出来之后就沿着浮丘山的山路骑上了碧霞宫的大门口
此时已经是景区收门票了,保安对我网开一面进去了,但匆匆忙忙,在碧霞宫前浅尝辄止了
两次骑上浮丘山,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但也都距今十四年和九年之久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