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英吉沙小刀专卖店,英吉沙县人民法院旅游景区法官工作室法官向游客宣讲法律知识。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赵书城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赵书城 王晨 周妤羲 通讯员 陈明
熔炼、锻造、淬火、打磨、镶嵌‧‧‧‧‧‧9月17日,记者随英吉沙县人民法院旅游景区法官工作室法官阿尔祖古丽·托合提走进“小刀村”——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近距离感受“百炼成刀”。
村里的“刀王故居”集英吉沙小刀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打卡。
“为啥那两把小刀看起来一样,价格却不同?”一名游客站在柜台前询问。
“一把用锻钢,一把用硬钢,锻钢延展性好、强度高,用它打的刀要贵些。”老板阿斯卡尔·阿布力孜详细解释,同样造型的刀具,因工匠等级、材质、锻造工序和火候不同,价格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原来有这么多门道!”游客恍然大悟。听着两人的对话,阿尔祖古丽笑了。
英吉沙小刀是新疆四大名刀之一,以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品质卓越而闻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喀拉巴什兰干村村民主要从事小刀制作、销售等行业,现有95家小刀店铺,2024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
“非遗+旅游”涉及消费、售后、直播带货等多个领域,融合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法律风险。2024年11月,英吉沙县法院在“刀王故居”旁设立旅游景区法官工作室,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今年3月,赵先生在吾某的店里买刀后投诉“货不对板”。法官工作室值班法官王长华与双方沟通交流,发现症结所在——吾某未说明刀柄材质,导致赵先生将塑料刀柄误认为骨质刀柄。误会解除,赵先生撤销投诉。
“法律规定,经营者应如实向顾客告知商品及服务信息,否则需承担相应违约责任。”王长华从这起纠纷入手,组织全村商户以案学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
效果立竿见影。全村刀店门口摆上了醒目的刀具材质及价格提示牌,阿斯卡尔还将“在交易中履行信息说明和诚信义务”设为店员考核的硬指标。
王长华开展“法治体检”时发现,多数商户批量销售刀具未签合同。他为商户量身定制19个常用合同模板,防患于未然。
阿尔祖古丽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部分刀具未明码标价,遂向商户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提醒其明确标示。
游客投诉某刀店促销价格与实际售价不符,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商户并责令整改。王长华跟进释法,告知商户不得搞虚假促销“宰客”。
“法官既普法又‘挑刺’,都是为了我们好。”阿斯卡尔说,今年以来,他的店“零投诉”,每月销售额达12万元。
据统计,法官工作室成立至今,调解矛盾纠纷48件,发放普法资料5000余份,推动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商户与游客“互融共赢”,让“小刀村”成为口口相传的诚信村、致富村。
来源: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编辑:尼鲁潘
审核:李小进 帕热哈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