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被禁止开发、受到严格保护的无人岛,竟成热门打卡地,游客扎堆、垃圾成堆——近日,福建漳州南X岛旅游乱象引发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该岛因独特的火山岩柱群地貌,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尚未开发的无人岛,按照规定,禁止游客登岛。而也正是这份“禁忌”和独特,吸引了一些“不走常规路”、想要“出片”的游客,大批游客登岛,打破了往昔的岁月静好:岩石缝隙中散落的生活垃圾十分刺眼,地面上露营、生火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更有甚者挖掘珍贵的岩石当“纪念品”,肆意攀爬、踩踏柱状玄武岩。
(图源 新华社)
报道中说,当地依法暂扣了涉嫌非法载客船舶并立案调查,岛上垃圾已基本清理完毕。然而,人们担心,大批游客登岛带来的生态破坏能恢复吗?游客留下的每一个脚印,似乎都在述说着当地生态遭受破坏的故事。
“违规上岛就算了,能不能讲点素质”“可能他们当时觉得很酷,实际把自己刻到了耻辱柱上”……网友们之所以如此义愤填膺,是因为类似的痛心历历在目:徒步者为打卡云海,在封山期间仍悄悄登顶扎寨,留下大量垃圾;游客为了拍到“大片”,翻越护栏踩踏丹霞地貌,而一个脚印需要至少60年才能复原……追求“出片”、小众的背后,是一些人把违规行为包装成时尚和潮流,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甚至“越禁越闯”,无视法律底线,全无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而我们更想追问,为何这些生态脆弱的禁区能被轻易闯入?
从新闻中无人岛可窥见“野蛮开发”背后的逻辑,虽然法律明文规定,未经批准,无居民海岛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但登岛游在当地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成为公开的生意——社交平台大量的上岛攻略”和“包船指南”进行引流,景区观光车司机推荐、联系包船服务,当地村民私自改造渔船违规载客,而监管却形同虚设。由此,生态屏障就可能被突破。
无人岛不是无主之地,不是法外之地,不该无人管。有人获得了“出片”“高赞”,有人赚得盆满钵满,可谁来为生态成本买单?黑X山不黑了,X盐湖不再是“天空之镜”,一些地区的自然遗迹一度被过度开发,导致原有地貌遭受破坏,不得不发出禁游令。这些例子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图源 新华社)
有人问,为了生态保护,就不发展了吗?而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并不注定是对立的。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道理,相关地方应认真领会贯彻。
不少地方已做出先行探索。例如,针对青海黑X山游客无序踩踏致黄沙裸露情况,当地文旅部门划分游览区、缓冲区、禁游区,对游客观光实行分区域管理,对违反禁游区管理规定的游客视频取证,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再如,景点封闭轮休制度是黄山风景区坚持绿色发展的创新保护措施之一,“让山峰歇一歇”,不仅可以保护遗产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更科学的措施、更有力的监管、更有震慑力的处罚,能做的还有很多,关键是要守住生态底线与安全红线。
对于普通人而言,当我们准备踏足那些 “秘境”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否守住了文明的底线?是否对得起自然的馈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