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周小丽
杭州明天正式入秋。
在西溪湿地绿堤南侧腹地,一条曲尺形的观光长廊正蜿蜒于碧水之间,引领游客从水面拾级而下,逐步深入静谧而生动的水下世界。
这座于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建成的长廊,在今年5月完成修复并重新开放,迅速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沉浸观景的热门打卡点。最近,长廊再度升级——一批设计精美、内容详实的全新科普展示牌正式亮相,增添了更丰富的知识内涵与游览趣味。
西溪湿地供图
水下观光长廊原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建成,曾是国内少有的水下生态观览设施,开放后深受游客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建防洪体系功能逐渐退化、塘底淤泥沉积严重、水生态系统也亟需修复提升。为此,园区启动了一场艰巨的修复提升工程。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机具、材料都要依靠“水路+陆路”的多次短驳运输,修复提升难度极大。但通过不懈努力,2025年5月21日,水下生态观光长廊与喜堤婚姻登记处同期焕新开放,以崭新面貌回归。
如今,漫步于通透的水下廊道,游客们可透过玻璃幕墙,获得俯视、平视等双重观景体验。水下长廊开启了一扇观察湿地开放性水体、特别是浅水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独特窗口。
西溪湿地供图
在这里,游客朋友们可以看到活泼的小鲫鱼和身披彩衣的鳑鲏,运气够好还会遇到泥鳅和黄鳝正在池底“搅浑水”,划蝽在水面上潇洒滑行,慈姑在晨风中舒展着叶片,铜锈环棱螺用它的斧足慢慢移动,而它的螺壳上还有着生的藻类正在进行着光合作用……秋日水清,万物并秀,共同绘就了一幅完整且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这幅画卷在近期迎来了最佳“解说员”。
为加强生态体验,9月底,园区在原有科普牌基础上新设了16块原创科普展示牌,以生动形象的图文形式详细介绍了湿地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独特角色:“水下运动会”中,各式“神奇选手”各展绝技、竞相比拼。西溪湿地有哪些常见鱼种?蛙是怎么变形逆袭的?水底“清洁工”底栖动物净化水质的奥秘是什么?……这些问题都等待着游客在游览中寻找答案。
西溪湿地供图
水下观光长廊不仅是一处观光点,更是一间“没有围墙的自然教室”,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书本、亲身体验的生态实践场所。来这里的大小朋友们可以静静地观察神奇的水下世界,也可以根据科普牌,尝试辨识看到的生物,拓展自然知识储备,感受湿地生态系统的神奇。
未来,园区也将围绕该空间持续开展各类自然科普活动,欢迎大小朋友持续关注参与,让生态保护意识从观察开始、由体验生根,让更多人“了解湿地、热爱湿地、守护湿地”。
不过有个温馨提醒:请勿投喂,请勿捕捞,请勿拍打玻璃!让西溪湿地的生物自然生长,自在悠游,不破坏食物链关系,不惊扰它们,共同守护这片水下生灵的自然家园。
西溪湿地供图
参观体验完水下观光长廊,还想了解更多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湿地藏趣 西溪生灵记”—— 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20周年图片展正在三深大会堂展出中!
本次展览以“生灵”为核心纽带,精心挑选200余幅在西溪湿地多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积累下来的精选影像,生动定格西溪湿地内植物、昆虫、鸟类等各类生物“安居繁衍”的鲜活场景,快来一饱眼福!周末还有集章活动不定期掉落,可以收集小天鹅、明党参、龙舌草等动植物印章。展览免费,将一直持续到10月30日。
影像无声,生命有声;展览有期,自然无界。这个秋天,来西溪湿地,与万物相见,与自然对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