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国看良渚,
余杭再次汇聚世界目光。
这两天,
在第三届“良渚论坛”即将召开之际,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嘉宾采风团、媒体采风团走进余杭,
实地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魅力。
嘉宾采风团
今天,“良渚论坛”嘉宾采风团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伴着秋日的美景,近距离感受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开启一场文明对话之旅。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嘉宾们首站前往南城墙。来自埃及的画家费里德・法迪勒(Farid Fadel Hanna Morkos)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他在交流中感慨道:“在埃及,我们建造神庙和陵墓时会大量使用石头,而宫殿与民居则多采用泥砖。来到这里我发现,良渚先民也会运用类似泥质的材料建造,想必当时的人们早已摸清了这种材料的特性,这或许是两地文明在建筑材料使用上的一点相似之处。” 不同文明的建筑智慧在此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随后,嘉宾们走进“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体验区。他们戴上VR设备,仿佛“穿越”回5000多年前的良渚王国,沉浸式置身于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嘉宾们登上莫角山宫殿区,静静聆听5000多年前良渚王国的兴衰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脉动,探寻着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更多可能。
媒体采风团
10月16日、17日,来自新马其顿报、卫报传媒集团、塞尔维亚记者协会、苏里南星网等多家外媒的代表走进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等地,实地感受科技与文化相融的魅力。
在机器前拍张照,通过AI技术的视觉内容生成方案,几分钟后便可生成一张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照片。这种来自余杭企业思享无限的创意“黑科技”,让大家争相体验,直呼“好玩”。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凯伊-玛丽·弗莱彻手持自己刚刚生成的唐朝传统服饰照片说,“我认为中国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可以很好地利用AI展现古老文明,相信这也是此次“良渚论坛”想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不同文明,让历史长存。”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良渚博物院,来自希腊的“新闻行动”数字媒体记者、播客制作人帕纳约蒂斯·帕帕多马诺拉基斯戴上VR眼镜,了解良渚文化。他说:“良渚文化非常灿烂,历史悠久。博物院里配置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这些设备让我更好地了解良渚文化,如同古代文明和现代高科技文明融合在一起。”
10月17日下午,数位热爱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社交媒体影响力的外籍粉丝以及Z世代内容创作者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第一站来到南城墙遗址点,作为遗址公园内唯一一处向公众真实展示的考古遗址剖面,这里清晰呈现出5000多年前良渚古城城墙的原始风貌。随后,大家又沿着朝圣之路登上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美籍教师连翘说:“这里太美了。我喜欢反山王陵,这里被保存地很好,可以看到人们在挖掘玉器等文物时十分小心。能够看到历史这么悠久的东西真是太棒了。”
还有“友谊之旅”俄罗斯媒体中国行参访团来到未来科技城城市展厅和思看科技,近距离感受中国科创发展活力。在未来科技城城市展厅,采风团通过数字沙盘、触摸交互系统等数字化设备,系统了解了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定位、十年发展历程及“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展厅内,杭州“六小龙”企业创新成果、《黑神话:悟空》游戏与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等“数字+文化”“数字+制造”融合成果,引发俄罗斯媒体记者的浓厚兴趣。
接下来,媒体采风团还将走进径山镇小古城村和径山村、良渚玉鸟集、余杭于谦清廉文化陈列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等,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以及日新月异的创新活力。
●
●
●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王媛媛 高庆洋 潘文 宋晗语 陈佳青 吴斌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周颖
二审 | 房超
终审 | 方宇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