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2025年10月17日第5版)

穷坝坝变身记
初秋时节,在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坝的“源头小院”里,孜然和辣椒面的焦香混着肉香,弥漫在空气中。老板杨降正忙着烤肉,脸上笑开了花。院外,几辆山地车停靠在路边,风尘仆仆的骑行客刚抵达,正忙着拍照。笑声、快门声、铁板的“哐当”声交织在一起,在村庄上空回荡。
谁承想,这个被称作“赤水源头第一驿站”的小坝子,几年前还是镇雄人嘴里“有女不嫁”的穷坝坝。村民大多靠种玉米、洋芋为生,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庄渐渐成了以老人、儿童为主的“空心村”。
2022年,随着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赤水源头”这块金字招牌,逐渐为银厂坝带来人气,周末自驾来探寻源头的车辆排到两公里外,可游客来了却没有歇脚休憩的地方,在源头打卡后就直接返程了。
不能眼看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区域优势白白浪费了,银厂村党委书记文鹏把村民召集起来想办法。“游客来了缺啥?缺厕所、缺床位、缺一盏半夜不灭的灯”“谁家有闲置房、谁愿意让出自留地、谁会砌砖抹灰”……七嘴八舌中,定下了银厂坝翻身的“作战图”。
破局的关键,来自一份沉甸甸的工作方案。2023年3月,镇雄县出台《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银厂村党委顺势而为,依托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充分征求群众建设家园的意见建议,把“作战图”变成“项目单”: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凑一点,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向上争取乡村建设资金374万元,发动返乡能人和群众筹资200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产0.73万平方米。
资金有了,怎么建、谁来建、建了谁来管,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村“两委”把办公桌搬到院坝里:支部定方向、村民提方案、大家来投票。最终确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6支专业施工服务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根据项目需求和村民技能特长,优先安排本地村民参与施工。半年功夫,拆除危旧房1400余平方米,新建房屋10余栋,培育了一批成熟的民宿、农家乐。
今年“五一”,银厂坝第一次迎来游客“满房”,接待旅客1万余人次,住宿、餐饮和土特产售卖营收达10余万元。更可喜的是,曾经在外闯荡的村民回到坝子,建起一个个农家小院,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民宿老板岳飘笑着说:“以前我们往外跑,是想活成城里的画;现在我们往回跑,是想把家乡变成画。”
今日推荐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通讯员 关梅 武俊梅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