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游客达45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8%和20.11%……刚刚过去的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汕头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而成绩单背后,一股贯穿全程的“国资力量”引人注目。记者从汕头市国资委了解到,阶段以来,汕头国资国企围绕“汕头国资文旅共建计划”,以资源整合、服务升级、文化赋能等创新实践,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一股强劲动能。
“传统+科技”丰富文旅场景。 受访者 供图
推陈出新丰富文旅场景
开埠文化是汕头的一张名片,由国企汕头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的小公园开埠区正是不少旅客必去的“打卡点”。聚焦活化历史街区、传承潮味文化,汕头市国资委指导旅投公司推出了科技赋能、文化焕新、业态扩容三重举措,提升街区的游览体验:在中山纪念亭旁,机器人领衔的英歌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国平路上,裸眼3D屏幕轮番播放着非遗文化与城市名片影片,为百年老建筑披上了科技霓裳,用“传统+科技”打造沉浸式游玩体验。
与此同时,常态化的非遗表演——从刚劲的龙舞到铿锵的廿四节令鼓,让游客得以近距离触摸潮汕文化的脉搏。而在焕新开放的顺昌街区,“顺昌集市”内青年创意的文创产品与手作体验,则为历史街区注入了崭新的消费活力。
民俗展集中展现了潮汕民俗文化魅力。 受访者 供图
“发挥国资委统筹协调职责,推动文旅融合促发展。”汕头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场轮渡成了网红打卡点,汕头市国资委指导市交通运输集团轮渡有限公司在原有基础上打造差异化主题航班,创新构建“白天通勤、黄昏游览、夜游赏月”的立体运营模式,精准满足市民出行与游客体验的多元需求。
“广礐轮渡航班”保障民生出行,“广礐文旅航班”则别具匠心,在假期新增醒狮表演、工夫茶艺展演、“鮀岛”潮汕月饼品鉴等活动,让游客赏“一湾两岸”风光时同步感受非遗文化。“轮渡1元+”文旅航班巧妙融入“北回归线”地标、“侨批邮筒”等文化元素,让游客在航行中沉浸式体验“海在城中央”的独特城市魅力。
轮渡航线打造“海上文化走廊” 。受访者 供图
串珠成链提升文旅体验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汕头市国资委还统筹协调汕头市投控集团推进“华夏民俗文化周暨潮汕民俗文化博览会”(简称“民俗展”)筹办与场馆保障工作,将潮汕千年民俗浓缩在七天之内,多维度展现潮汕民俗文化魅力,吸引广大市民游客踊跃参与。
聚焦于将小公园开埠区、广场轮渡和民俗展等文旅场景“串珠成链”,汕头国资委还推动文化服务与交通保障协同升级,统筹调配汕头市潮博公司、市公交公司构建“文化体验+便捷出行”的假日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文旅体验感。
汕头潮博中心在常设展馆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增设了杂技专场与英歌舞常态演出,为游客的假日之旅增添了更多欢乐色彩,假期累计接待超5万人次。而在交通接驳上,汕头市公交公司开通了直达小公园的旅游公交专线,并增密了美食环线班次。更显贴心的是,每条线路上都为乘客配备了精心编制的“汕头文旅侨批地图”,精准指引游玩路线。
轮渡增加醒狮表演,让游客赏“一湾两岸”风光时同步感受非遗文化。 受访者 供图
从活化历史街区到重塑公共交通,从打造文化IP到构建服务闭环,这些“招数”正展示着汕头市国资委从“管理者”到“赋能者”的角色转变。据介绍,接下来汕头国资系统还将以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盘活存量资源,以系统化协同提升整体效能的“汕头模式”,进一步助推地方文旅产业的升级发展。
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 蔡榕 陈艺彤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