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过后,我去刚开始试运营的文君书院谈个活动。邛窑考古遗址公园草木如洗,渐渐露出秋色。
趁着人还没到齐,我走上二楼,想看看书院打造的进度,突然发现房间里有只美丽的飞鸟。它看见有人进来,紧张地飞起来,砰砰砰地撞击着落地窗玻璃。它长约五六十公分,头、颈、喉和胸都是黑色的,头顶至后颈为淡蓝白色,喙和跗跖为猩红色,全身呈现紫蓝灰色,尾巴拖得很长。邛崃观鸟摄影师常常拍到它,说它叫红嘴蓝鹊,又叫山鹊,属于大型鸣禽。我在邛窑公园曾经见到过它,每次都隔得很远,一举起手机,它就警觉地飞走了。没想到现在可以离它这么近。
二楼房间都还空着,只有一扇窗户半开着,莫非它是从这里飞进来的?看来它也是调皮,飞进来干啥呢,一进来就再也找不到出口了。我看到它在几处拉下的粪便,全是紫色的汁水,不知是受到惊吓造成的,还是因为吃过园区树枝上的水果。
怎么把它放回大自然呢?我把所有可以打开的窗户推开,准备找根棍子引导它出去。但二楼空无一物,我只有脱下牛仔外套,轻轻朝它走去。令我没想到的是,它竟然一动不动,仿佛知道我是来救它的!
为避免被啄伤,我双手托着衣服小心翼翼地去抱它。它居然不躲不闪。我把它捧在手里,它安静地待着,一点也不挣扎。它沉甸甸的,比起家里的小太阳鹦鹉来,算得上大鸟了。它的美丽和温润,让我舍不得马上放飞。但是,又想到它可能已经在房间里折腾很久了,再耽搁下去会因为恐惧而受到伤害,我于是走到窗口,摊开衣服。它呼啦一下,像箭一样射过房顶,射进了树林。
看着它瞬间消失在树林以后,我有些后悔刚才没拍一张它躺在手心的照片。我可能再也不会遇见它,即使遇见了,彼此也不会认识,至少我的近视眼认不出它来。这就是我和它的缘分,缘聚缘散,瞬息之间。
据说,红嘴蓝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青鸟的原型,最早记载于《山海经》,是西王母的信使。在蓬莱仙山,因为无路,只能靠青鸟传信。它被视作人神相通的意象载体。作为信使,青鸟被历代诗人频频书写,李商隐写过“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白写过“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璟写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在历史长河中,青鸟渐渐与相思连在了一起。
因为这只红嘴蓝鹊,我以后可能会常到邛窑公园走走。也许我会与它重逢,万一它认出了我,飞到我的肩上呢!
2025年10月17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