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曾经的僻静小岛
如今要起飞!
这个周末
B站又包下了复兴岛!
10月18日-19日
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
登陆复兴岛船台公园!
以“每一种热爱都值得干杯”为主题,召集了Glass Beams、XG、陈绮贞、安溥、范晓萱、重塑雕像的权利、梅卡德尔、Nova Heart等二十多组海内外音乐人,构建一场横跨电子、摇滚、独立、流行多重维度的声音现场,也成为上海国际文化交流进程中一次高质量的探索实践。
音乐节期间
复兴岛将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为方便市民出行
20辆短驳公交车将提供“离岛服务”
干杯音乐节举行期间
为了方便参加活动的市民游客
活动结束后顺利离岛
巴士一公司准备了
短驳公交车上岛服务
短驳公交车共有20辆
10月18日和19日晚8点半
车辆都将依靠在
共青路330号停车场待命
晚上10点开启免费送客离岛服务
免费短驳公交车从共青路330号发车后,将沿着共青路、海安路、军工路、杨树浦路行驶,中途停靠杨树浦路内江路和杨树浦路江浦路。
复兴岛让人刮目相看!
这已经不是最大的惊喜
今天,最新消息传来
复兴岛“飞鸟洲”立体生态规划细节首发
10月17日,上海市首次举办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会上系统介绍上海标地营造制度的背景、思路与实施构想,同时披露复兴岛“飞鸟洲”等一批标杆地地标营造方案,为上海超大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与综合价值统筹按下“加速键”。
作为上海标地营造“存量利用”类标杆地核心试点,复兴岛近期集中披露地标营造方案。其中,紧扣“数字智能岛、设计艺术岛、人民城市岛”三大定位的“飞鸟洲”,以“纯生态基底+立体功能开发”为核心,在三水交汇区域构建多层级空间体系;同步曝光的还有星空台、复兴堂等节点规划,共同推动复兴岛打造未来城市实验区与创新创业集聚区。
复兴岛成标杆地试点 “飞鸟洲”规划细节曝光
“飞鸟洲”是复兴岛标杆地的核心节点,聚焦“为动植物留生态、为市民造空间”,在黄浦江畔打造生态与人文交融的“小实验基地”。
规划以“生态保护”为起点,在三水交汇关键区域预留纯生态空间,专门为鸟类、植物及底栖生物打造专属栖息地。依托黄浦江潮汐特性,设计“涨潮隐、落潮现”的动态湿地——涨潮时江水覆盖湿地,落潮后露出浅滩形成半干半湿过渡带。这里将自然生长小黄旗等本土植物,吸引底栖动物栖息,成为天然“自然科普博物馆”,小朋友可近距离观察动植物互动,感受生态循环。规划更遵循“水下、水面、陆地、植被”完整生态链逻辑,从水下湿地到岸边植被再到高处树木,为动植物提供多层级生存空间,打造黄浦江畔生态多样性保护小型示范基地。
针对上海土地资源紧张、传统空间“单层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飞鸟洲”通过堆土、附属建筑等手法,升级为“四层立体结构”,实现生态与功能深度融合:第一层是岸边步道,保留平缓慢行步道,串联水岸景观,满足市民散步、骑行等基础通行需求;第二层为屋面绿境,利用建筑屋面打造“空中绿坡”,大面积种植本土植物,预留开阔草坡,既补充绿化,也为市民提供野餐、休憩的自然空间,实现“建筑即景观”;第三层打造公共功能核心区,集中布局设计馆、复兴岛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搭配商业空间,引入美食节、花卉节等主题活动,成为兼具文化展示与休闲体验的活力节点;第四层是高端配套与观景平台,规划建设最高约24米的酒店及展示建筑,填补区域高端配套空白,屋顶设上人平台,市民可登高眺望黄浦江景与立体生态景观,实现“登高见绿、望远见江”。
复兴岛“飞鸟洲”规划效果图
除“飞鸟洲”外,复兴岛其他地标节点规划同步曝光,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
星空台依托大型船台开放空间,打造生态与公共功能融合节点,计划引入音乐节、体育赛事、艺术市集,吸引年轻人群与创业者;
复兴堂保留三栋大尺度工业厂房原有形制,改造为兼具工业记忆与现代功能的高端会议空间,实现新旧空间交融;
创业坊以“水上集市”为特色,举办咖啡节、美食节等时尚活动,配套驿站餐饮服务,激活创新创业氛围;
沿环岛每隔500米设一处服务驿站,结合防汛墙建设,提供卫生间、饮水等基础服务,屋顶上人平台可满足观景需求。
此外,复兴岛约3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将改造为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以艺术为触媒吸引人才,整体形成“快创新、低成本、开放式”的空间特色,为未来城市实验与人才集聚提供载体。
会上明确,上海标地营造将按“城镇、产业、郊野、海洋”四大空间类型分级推进:
制度层面,上海将出台标地营造指导意见,衔接《上海市土地储备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实现“规储供用”一体化管理。除复兴岛外,大吴淞地区也将作为“转型升级”类标杆地试点,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区与绿色低碳样板区。
本文来源:上观·新民
作者: 杨玉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