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这座在河西走廊东端上屹立千年的古城,用潺潺不尽的祁连雪水,滋养了戍边的士卒、往来的商旅、冥想的僧侣、慷慨的文士、朴实的人民。每一座古老建筑的裂纹,都是先民与永恒签订的契约。踏足这片古土,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历史的脉络在脚下悄然铺展,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一、 天马出世:大汉雄风的雷霆回响
铜奔马一觉醒来,时间已过千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它奋力跃起的身姿,是整个大汉帝国瞬间的剪影,注入了汉武帝的雄心、张骞的坚韧、霍去病的豪情,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在青春期最真实的悸动。
当你走进大型历史情景剧《天马行》,雷霆般的蹄音从凝固的历史中走出,化作了震彻心扉的万马奔腾。舞台之上,大汉使节手持节杖,凿空西域;丝路商队,满载奇货,往来不绝。这不仅是观看一场演出,而是身临其境,触摸到气吞山河、联通世界的黄金时代。武威之名,源自我们民族那个辉煌的起点,至今滚烫。
二、 凉州风华:漫步3D古凉州的盛世繁华
“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透过北魏的温子升《凉州乐歌》,我们依稀可见千年前武威城内车水马龙、歌舞喧嚣的热闹景象。
而如今的武威市博物馆,展区内用3D技术复原出唐时凉州城的繁荣景象,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大唐,与诗人岑参等欢聚夜饮之后,身扶朱阁之上,推开绮户,凉州繁华月色尽收眼底。这,是武威的前世,也是武威的今生。
三、 梵音千载:在刹那世界里听见文明交融
武威的厚度,不止于金戈铁马,更在于思想与文明的深邃交融。在天梯山石窟,我们凝望着北凉僧人昙曜最初的凝望,感受到了大佛肃穆之姿,面对四拥而起的一汪清波,流淌出的关于永恒的拷问。
而在不远处的武威城市中心,鸠摩罗什寺犹如被城市洪流遗忘的岩石,伫立于此。历史在这座庭院缓慢了下来,风吹过罗什塔檐的风铃,叮当作响之间,是晃碎的时光坠入生活的痕迹。
四、 西夏遗珍:王国的无声史诗
安史之乱后,凉州被丢失在茫茫的草原中,被隐藏在中原的史书里。党项,这个在唐末勃兴的民族,在河西走廊上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民族史诗。走进市西夏博物馆,那块独一无二的“西夏碑”(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静立于此。它一面是西夏文,一面是汉文,不仅是粗粝的石刻纹路,更是党项族与汉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温度,为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写下了最坚实的注脚。
而在武威市博物馆,刻花折枝牡丹纹金碗是隐藏的珍宝。一抹鎏金光华,折射着西夏王朝的温度。静默站立此处,不必追问历史兴衰,已是与一段隐秘历史的不期而遇。
五、凉州词韵:从边塞悲歌到文化复兴
凉州如诗,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如画,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行走在凉州大地上,我们吟诵着了流传千古的佳句,也体味着超越时空的人间百态。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勾勒出了武威豪气任侠的人文风骨,形成了传承千年的悠悠文脉,塑造了崇文尚德的城市品格。
当你步入河西都会凉州词馆,会看到科技与文化的交融,208块机械矩阵屏如灵动的诗页,轮番变幻出六首凉州词,每一个汉字仿佛都在跃动中苏醒。而在“笔尖凉州”体验区,当你落笔之时,文化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成为可感、可触的体验。
所以,别再问武威的历史在哪里。
它就在铜奔马踏碎凌霄的马蹄声里,
它就在“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的3D街市中,
它就在天梯山石窟和罗什寺穿越千年的恬然禅意里,
它就在西夏碑刻及金碗的神秘纹路间,
更在一首穿越千年的凉州词里。
武威,已为您备好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等你入席,亲身体验。
来源:节会和宣传推广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