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阿 鹏


在温州泰顺,有一个千年石头古村——库村,宛如一幅凝固在时光里的水墨画卷,静静矗立于浙南山水之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回响与文化的深沉脉动。

库村肇基于大唐盛世,自唐时开基立业,至今已逾千年,岁月的风霜未曾磨灭其古朴风骨,反而让这座石头村落愈发显出沉静而厚重的韵味。


唐元和六年与乾宁三年,进士包全与谏议大夫吴畦先后归隐于此,择山林而居,开耕读传家之先河,为库村播下了文脉的种子,开启了人文蔚起的序章。


据《泰顺县志》记载,唐五代至两宋年间,库村吴氏族人科第连绵,文武进士层出不穷,书院林立,书声琅琅,文化底蕴如溪水长流,滋养一方风土。


作为泰顺古民居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村落,库村现存传统建筑总面积达37000平方米,堪称浙南古建的活化石。村落以石为骨,以卵石为肤,街巷蜿蜒,山墙错落,皆以鹅卵石精砌而成,斑驳中见匠心,素朴中显气韵,素有“石头村”“鹅卵石的城堡”之美誉。



村中古建多承唐宋遗风,工艺精巧,风格古拙,世英门、孝节坊巍然屹立,清阴井清泉不竭,古戏台余音仿佛犹在,牌坊静立诉说着往昔荣光。


近年来游历诸多古村,唯独库村令人过目难忘——每一栋屋宇,从地基到墙体,皆以细小石料垒砌而成,石石相扣,浑然天成,仿佛整座村落从山岩中生长而出。这般别具一格的石构建筑,既原始又精妙,既古朴又灵动,令人耳目一新,心生震撼,仿佛步入一座凝固在时光中的石头诗篇。


漫步村中,亲切之感油然而生,阿婆饼的香气从巷角飘来,酥香暖胃,是地道的乡味,更是游子心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耕读传家,在库村并非一句空谈——小小村落竟曾建有三座书院,足见包、吴两大家族对教育之重视,书香门第,代代相承。正因如此文风鼎盛,包吴族人科第频出,进士秀才辈出,实乃情理之中,亦印证了“家有诗书气自华”的千年古训。



近年来,库村积极推动古建保护与活化利用,将老宅改建为茶酒馆、共创空间与耕读书屋,染坊重生为文化驿站,更设立畲族彩绣展示体验馆,促进非遗传承与民族交融。通过青年共创、文化展演与社区营造,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古老村落焕发出青春活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中展览馆琳琅满目,尤以古时炭熨斗令人称奇,小巧精致,工艺考究,一器一物皆映照古人的智慧与生活美学,令人眼界大开。




古村前有南浦溪萦绕,后倚白云山,左右群山环抱。溪水穿村而过,四季皆景,步步生情。



黄昏时分,夕阳洒落在鹅卵石铺就的墙面与地面,光影斑驳,温润如玉。这不仅是实用的建造智慧,更是美学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暮色四合,暖灯初上,柔和的光影勾勒出古村的轮廓,屋檐翘角在夜色中轻扬,泥墙石缝间的历史肌理在光影流转中愈发深邃动人。



至今,包、吴两族后人仍世代居于此,炊烟不息,人声依旧,库村不仅是一座古村,更是一个活着的家园,值得你我踏足探寻。你可以在此感受历史的沉静,也能邂逅艺术的浪漫。库村,不只是记忆中的故乡,更是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