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秋月圆与国庆欢歌在华夏大地交织出一幅盛世图景。为期八天的“加长版”黄金周,不仅是万家团圆的温情时刻,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活力与社会变迁的一扇亮窗。涌动的人潮、火爆的消费、焕新的体验,共同谱写了一曲消费升级、文旅变革与“流动中国”蓬勃发展的交响诗。
双节期间,出游人次达8.88亿,全国国内出游总花费突破8090亿元,同比增长15.4%。消费升级的背后,是旅客理念与价值观的变迁。飞猪数据显示,包含演出门票、讲解、民俗体验、特色餐饮、旅拍等在内的国内目的地玩乐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78%。可见服务性、体验式的消费在人们的观念中越来越重要。从“购买商品”到“投资自我”与“体验生活”,游客追求的已不再是简单的地标打卡,而是与城市气质、社区文化的深度对话。
双节期间的旅游市场,经历着从单一观光到观光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多元体验的质变。我国大力推动各地文旅市场变革,文旅产业正在从提供标准化产品,转向创造个性化的、有温度的生活方式提案。广州文化公园的中秋灯会巧妙融合十五运会元素,打造出“运动+光影”的视觉盛宴;兰州老街“大漠丝路”演出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千年画卷,吸引94万余人次,创造超千万元营收;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不再只是一条布满欧式建筑的历史街区,而是化身为"音乐之街"。街头艺术家的小提琴声与马迭尔阳台的音乐会此起彼伏,游客们手持俄式面包,在《喀秋莎》的旋律中漫步,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上个世纪的东方莫斯科。这种将建筑遗产、音乐艺术、科技与市井生活巧妙融合的体验,让历史景点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支撑这片繁荣图景的,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网络的坚实骨架。双节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日均开行列车约1.3万列。通过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等科学调度手段,广州局单日峰值客流达355万人次,南昌局发送旅客近1500万人次。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时空维度上——沈白高铁将沈阳至长白山的通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53分钟,如一条银线,将沈阳故宫、抚顺赫图阿拉城、通化抗联纪念地、长白山天池等文化明珠串联成链。游客可以早晨在沈阳探访历史文化,下午登临长白山赏冰雪风光,真正实现"一日多景"。同样,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粤北山区的高铁网络,让游客能够早上在广州饮早茶,中午在韶关登丹霞,晚上回到佛山品美食,这种时空压缩效应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消费的半径和深度,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八天长假,亿万人次的有序流动,多元消费的活力迸发,共同勾勒出一个内外联通、充满韧性的“流动中国”。它见证了民众从单纯观光到深度体验的旅游观念变迁,从街区焕新到非遗活化,从服务创新到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丰富、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当朝赏北国雪、暮观岭南景成为日常,当跨省游变得如逛街般便捷,这种由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体验。
展望未来,随着文旅融合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一个更具活力、更富内涵的消费市场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这幅由数亿消费者共同绘就的假日图景,正是一个充满生机、持续向上的中国最真实的写照。(邓文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