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田二街,游客正在购买“一把抓”烤包子(9月26日摄)。
10月9日,秋日的阳光漫过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田二街的砖墙,老街上的热闹还没从双节假期里褪去。
“啪!”烤包子师傅把面团往案板上一拍,擀圆、包馅、捏出花褶,俯身贴进炉膛。没多久,烤包子的焦香就裹着热气往人鼻孔里钻;手工酸奶摊前,店家舀起一勺,奶皮如凝脂般微微颤动,撒上葡萄干和砂糖,引得游客垂涎欲滴;馕咖啡小店的游客排到马路牙子上,有人举着刚做好的咖啡,边嘬边跟同伴喊:“这味儿太棒了,没白等!”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这条老街交出了客流量近15万人次的成绩单,较去年同期上涨60%。要知道,它如今的日均客流已从去年的2万—3万人次飙升至6万—8万人次,成了实打实的新疆“顶流”。但哪怕热度居高不下,3元的烤包子、25元的碎肉抓饭始终没涨价,游客愿意排队,本地人隔三差五来解馋,没人怕“网红溢价”。
和田二街能火出圈,靠的不是网红滤镜,而是一口口实在的味道、接地气的管理,以及“火了不涨价”的坚持。从曾经安静的老街,到如今人声鼎沸的打卡地,和田二街早把市井烟火,酿成了让人念念不忘的人情味。
“守旧创新” 老街焕新
“在和田二街,几乎能尝遍新疆所有美食,这是一种幸福。”来自广东的游客段瑞左手提一袋“一把抓”烤包子,右手捧着和田酸奶刨冰,话语里透着满足,“刚吃完烤包子,忍不住又买了‘一把抓’,空气里都是烤馕和羊肉的香味,这趟来值了!”
和田二街的历史,藏在这份热闹喧嚣的背后。
《乌鲁木齐传:“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记载,1915年,和田商人来此经营土特产,建货栈、住房,“和田街”由此得名。和田二街,历经百年,从驼铃悠扬的丝路商道,到烟火升腾的美食长廊,成为这座城市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据《沙依巴克区志》记载,民国时期,这里已聚集了42家商号、18种民族风味食肆,有“一锅抓饭半城香,三更灯火照市廛”的盛景。
随着城市商圈扩容,这条百年老街曾遭遇“老招牌难敌新潮流”的尴尬:老字号客源被新兴商业体分流,斑驳墙面、拥挤摊位让年轻人望而却步,烟火气渐淡。
如何破局成了沙依巴克区委和区政府的“必答题”。“不能让老街丢了魂,也得跟上年轻人脚步。”最终,“守旧创新”成了提升改造和田二街的核心思路。
改造并非大拆大建,而是采取“政府扮靓街景、商户自主升级”的分阶段微整形策略:2024年4月,沙依巴克区引进物业公司优化升级,结合美食街定位,从配套、商业、视觉三方面发力,增设4处斑马线与新疆特色墙绘,增添百套橘色座椅、30辆花车,让市井烟火与艺术美学相融;同年7月,完成213个民族团结主题户外彩绘、100余处特色井盖美化,统一更换餐饮商户外摆桌椅,为居民、商户、游客打造安心舒适环境。
2025年4月,和田二街再次提档升级,以“百年烟火气·吃在和田街”为核心,打造兼具历史与创新的美食地标。此次新增固定与移动摊位,扩展户外用餐空间并配100套桌椅阳伞,对街区及建筑进行亮化;在奇台路口等4处节点设彩绘创意斑马线,让老街保留烟火底色,更添潮流活力。
不仅要留味道,还要引流量。“我们借名人打卡契机,做矩阵式宣传。”沙依巴克区文旅局干部张慧敏说,姜昆、蒙曼、佟丽娅等名人通过口播、现场推介为老街“站台”,林丹、俞敏洪等纷纷打卡,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传播,“和田二街”网红名片迅速擦亮。
今年5月1日,和田二街改造后惊艳亮相,百面手鼓齐鸣,6匹汗血宝马踏着鼓点登场,5.5万市民、游客见证了这条老街的“逆生长”。
景居共融 引流有方
“火起来或许要靠机遇,但要管得好、守得住,才是真正的考验。”和田二街火出圈,如何稳稳接住流量,沙依巴克区委和区政府有着清醒的认知,和田二街不是单纯的景区,而是和田街街道核心区——地处东二街、和田街、东一街社区交界,641米的和田二街串联3个社区、17个小区,居住3700余人,是“景区+居民区”的复杂空间。
平衡游客与居民,关键在解决“人车混行”的问题。和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涛介绍,在沙依巴克区城管局等多部门的配合下,宽9米的街道被清晰划分,两侧各留1.5米—1.8米宽人行道供游客行走,中间5.5米供居民车辆通行,还设临时安全护栏,避免游客穿行、车辆剐蹭,让游客与居民各有通道、互不干扰。
针对停车难题,街道联动区城管局统筹资源,将钱塘江桥下、奇台路沿线309个车位提供给周边17个小区居民免费使用;打通部分家属院,协调乌苏路等周边道路分流,从源头缓解交通压力。
为减少商业经营对居民的影响,要求餐饮商户更换环保烤炉,通过广播循环宣传、城管与环保联动巡查,严控22时后噪音,避免打扰居民休息。
游客增多带来卫生间排队、垃圾堆积等问题,3个社区迅速响应,开放社区卫生间、设指示牌,与3个公厕、周边酒店卫生间形成“如厕圈”;垃圾转运从每日2次增至高峰期每2小时1次,保洁分段巡查,确保街区整洁。
社区角色也从“服务居民”拓展到“服务商户+游客”:干部祖丽胡玛·艾尼瓦尔兼职做讲解员;每月召开商户大会,宣传安全生产、服务规范;联合警务站维护治安,张贴反诈提示,让街区热闹又安心。
老街热度 城市温度
和田二街的“火”,并不止于舌尖上的热闹,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动、新旧业态的和谐共生。这份“向上”的能量,藏在商户的坚守、居民的善意、众人的守护中,也在主题邮局的方寸空间里,是文旅融合与行业转型的注脚。
努日曼无花果抓饭店,库尔班·阿布都外力一家演绎着“天山追梦人”的故事。2010年,夫妇俩带着5000元来乌市创业,从15平方米夫妻店,到如今20名员工、日销30锅抓饭的网红店。“守艺、求新、传爱”是库尔班总结的成功密码,用阿克苏大米、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羊肉是这家店的坚持,抓饭里加入无花果干,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小店生机勃勃。
“这碗抓饭,尝的不只是味,更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北京游客赵晓刚用餐时感慨道。
今年新开的和田二街主题邮局,既是“便民站”,为游客提供邮寄服务,特制纪念邮戳;也是“文化窗”,售卖新疆风光明信片,印着天山雪景、和田夜市等画面的文创产品。主题邮局以文化创意赋能商品消费,既有热度又有温度,游客把新疆风情“打包”带走,留一份温暖与爱在记忆里。
商户达成“守价”共识。“涨价对不起信任。”喀什“一把抓”店长努尔艾力·肉孜说。游客林斐点赞:“网红街不坐地起价,诚信让美食更有滋味。”
对来此游玩的客人,这里的居民以诚相待:巷口的老人主动为游客指路;放学的孩子会绕开拍照的游客……即便出行受到影响也很少抱怨。“街火了是好事,多担待,日子更有奔头。”这份“自家街、大家护”的共识,让游客与居民都在老街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孙涛介绍,街区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开街的汗血宝马展示、民族婚礼表演、日常快闪活动,以及和田、喀什文化推荐,让这里不只是美食聚集地,更是文化传播窗口。
如今的和田二街,吸引人的不仅是美食,还有文创产品、本地好物。“老街的热度里,有着我们共同的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折射出城市温度。”孙涛说,和田二街的火爆证明,真正的“网红”是文明底色,是人与人、人与城相互滋养的力量,这份力量让它的烟火气成了最动人的城市风景,并且蝶变出圈,迸发文旅新活力。(索蓉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