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索伦部驻防呼伦贝尔座谈会”召开
涂伟明 涂亚君
为了更好地弘扬北疆文化、赓续历史文脉,10月12日《索伦鄂温克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发行式暨“索伦部驻防呼伦贝尔座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隆重召开。
鄂温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森林狩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特点、生产特点、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以及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这一伟大辉煌的历史篇章中,鄂温克族也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鄂温克族现有人口34617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鄂温克族先辈曾在清代国家统一进程中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譬如在清朝统一西域的过程中,索伦(今索伦鄂温克族)勇士战功显赫,在西藏、云南反击廓尔喀和缅甸入侵的战争中,也有索伦(今索伦鄂温克族)勇士的身影。为维护国家统一,1732年索伦(今鄂温克族)奉命从黑龙江、嫩江流域赴呼伦贝尔驻防,1763年万里西迁,戍边新疆伊犁、塔城等地。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为维护祖国北部、西部边疆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国家的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革命,用各种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与此同时,也涌现出像清代内大臣博尔本察、名将海兰察、福州将军穆图善、黑龙江将军塔尔岱等民族英雄。
索伦是鄂温克族诸多他称中的一种称呼,过去,鄂温克族人因居住环境和生产方式不同,被分别称为“索伦”“雅库特”“通古斯”。索伦部族由于精于骑射、骁勇善战而闻名天下,以至于黑龙江上游一带许多族群都“不问部族,亦雅喜以索伦自号”。
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冠名“索伦”之下的其他民族逐渐被辨识出来,“索伦”开始作为鄂温克族的专称,并沿用至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7年,根据鄂温克族各分支意愿,中央政府批准统一鄂温克族称,并于1958年在鄂温克族聚居的原“索伦旗”行政区域内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同时按照索伦族的意愿统一称为“鄂温克族”。
《索伦鄂温克历史文化研究论集》是2020年8月“清代索伦鄂温克戍边卫国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成果集萃,本书共收入论文22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303千字。
鄂温克族作者占有相当比例,鄂温克族青年学者已经成长起来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这标志着这一研究领域将拥有更为灿烂的前景和未来。
来自内蒙古、黑龙江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索伦部驻防呼伦贝尔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由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研究会主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