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个旅游热词很流行:“奔县”,简单来说,就是以县域小城为目的地的旅游方式。从老街探店到“小城”打卡,从寻访非遗到“下乡喝茶”,县域旅游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上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让一批“宝藏小城”迎来了高光时刻。那么,年轻群体如此热衷“奔县”之旅,究竟是在“奔”什么呢?
“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奔县’更有性价比”。当热门都市圈的酒店价格水涨船高,网红景点人潮汹涌、体验感大打折扣时,“奔县游”以其极高的“性价比”展现了强大吸引力,如同露营和City walk一样能带给年轻人“精神快充”。
根据《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2024年我国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为58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6%,旅游总收入增长9.96%。从山东淄博的烧烤狂欢、到甘肃天水的麻辣烫热浪、再到贵州“村超”“村BA”的激情澎湃,一个个“出圈”的县域案例,正是年轻人这种新需求集中爆发的证明。
事实上,“奔县游”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从需求端来看,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大众化旅游模式,转而探寻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奔县游”体验;从供给端来看,基础设施完善为“奔县游”提供了硬件支撑。且当下,随着非遗、旅拍、研学、康养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更有效地延长了游客在县域城市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
此外,”奔县游”也并孤立的旅游消费行为,而是通过“以游带产、以产促消”的模式,带动县域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产业联动发展,形成“旅游 +”的全链条消费生态。这种产业链延伸效应,让县域消费从 “住宿、餐饮” 的单点消费,拓展至 “农产品采购、文创购买、生活服务” 的全场景消费。
从旅游消费的火爆出圈,到“千亿县”的持续扩容,“县域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消费市场注入新鲜活力。展望未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与城乡融合不断深化,县域经济有望进一步释消费放潜能。而从投资视角来看,“奔县游”的走红对消费板块的带动作用是多层次、可持续的。
注:本信息仅用于鹏华基金投资者教育宣传。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