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广电出版】
10月12日正午,一辆黄色工程车行驶在良渚遗址公园横纵交错的行道上,五千年前的古城墙基与连绵不绝的稻田在车窗外交替闪过。片刻后,工程车停在距离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不远处的大观山休憩区旁。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蒋颖华利落下车,熟门熟路地打开一角的铁门,径直走向屋内一台醒目标注着“研学中心”四字的电气开关柜。一周后,这台开关柜将为两场大型跨国文化交流论坛注入源源不断的电能。
良渚国际研学中心是本届“良渚论坛”的二级保电场馆之一,《文明根脉: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实践创新:城址考古、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两场共为期一天半的分论坛将集中在此举办。届时,近60国、超400位海内外嘉宾将汇聚一堂,循着历史轨迹、探寻文明根脉、达成未来共识,一场跨越历史、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
研学中心承担着半数的分论坛活动,其重要性仅次于开幕式主场馆良渚洲际酒店。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在此部署11人保电队伍,围绕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研学中心、监测中心等4处活动场馆,组建形成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分会场电力保障作战室,打造“馆长+值长+片长”的“三位一体”保电模式。
作为“片长”,蒋颖华现在每天奔波在电力保障作战室、配电房、研学中心之间,三点一线成为了她的战时常态。此刻,她正站在开关柜前,展开一幅已经绘制完成的“重要负荷溯源图”,与柜内的名称、线径逐一比对,并记录下每处标识标牌名称,为关键设备标注上黄底红字的醒目标志。正式活动期间,配电房内将以2小时一巡的频次开展设备巡视,这些小小的标签将为保电人员提供重要指南和设备导览。
“研学中心是今年新增的活动场馆。设备溯源、整改都要从零开始,更要格外小心。电力链路环环相扣,一环也不能出差错。”蒋颖华介绍。
随着设备排查,潜在隐患逐一浮出水面。“我们发现研学中心是唯一单电源供电的场馆,供电可靠性是最大的薄弱点。”蒋颖华说。为保障万无一失的可靠供电,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与场馆方协商,为该场馆配备了定向UPS不间断电源及应急发电车,“双保险”的电源保障将为这场文化盛宴写下最可靠的注脚。
自9月下旬电力保障正式启动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良渚各处内上演。在“1+3”立体保障及“电网+服务商+用户”的GCU保电微网体系下,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以1处指挥室及3处电力保障作战室为基点,对余杭域内10处场馆开展保电保障,截至目前以完成37公里电缆路径溯源、15项“一户一案”“一站一册”编制,累计发现设备隐患32处并协助用户完成整改。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