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珠峰东坡突降暴雪,近千名徒步者被困,面临失温风险;此前扎尕那景区有人违规徒步致死、乌孙古道因极端天气临时关闭、夏塔景区吊桥断裂致5死……一系列户外事故背后,是徒步热潮下的盲目跟风与风险低估。
徒步火了,但“门槛”被误读。疫情后,徒步成时尚,珠峰东坡因海拔5000米、价格万元左右(远低于珠峰南坡商攀的三四十万),加上社交媒体“出片攻略”普及,吸引大量无高海拔经验的“小白”涌入。他们眼中的“成熟路线”,是“有栈道、有商店”,却不知户外“成熟”仅指路径清晰,天气、高反等风险仍致命。
商家也在妥协。虽优先选择有经验者,但迫于利益,不少商团破格接收“小白”。此次珠峰东坡暴雪前,部分商团虽预测到小雪,却未料规模如此之大;有团队未备冰爪,导致游客在积雪中频繁摔倒,更有人因装备湿透陷入失温危机。
更可怕的是认知错位。“老驴”立夏提前预测雪情,带足零下35℃睡袋、两件冲锋衣和应急药物;而“小白”依赖商团,遇暴雪便恐慌指责,却不知极端天气下“保障基本生存”已是最佳应急方案。近年出事的多是自主重装徒步者,他们既缺经验,又要背负行囊、辨别路线,风险翻倍。
徒步本是探索自然,而非盲目冒险。正如立夏所说:“户外不是冒险,回家才是成功。”每个人都该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评估自身能力、做好万全准备,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你是否也见过徒步跟风的现象?如果计划高海拔徒步,你会提前做哪些准备来规避风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