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不一“Young” 焕发文旅商新活力
老胡同弯弯,拓印着历史脉络
新店铺琳琅,构筑起文旅空间
三井胡同赏剧,砖塔胡同品茗
史家胡同寻古,赵府街尝酱香
5月10日起,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系列报道
胡同不一“Young”
陪您逛遍京城最潮、最炫、最“IN”胡同
第16期 国子监街:左庙右学,京师首善
国子监街是北京的“城市名片”,有着超过7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本市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这里坐落着“左庙右学”布局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也满载着历史记忆和新兴活力。
宁静的国子监街/记者拍摄
国子监街是北京的“城市名片”,有着超过7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本市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这里坐落着“左庙右学”布局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也满载着历史记忆和新兴活力。
上午10点多,在国子监街上,红墙、古槐、灰瓦、蓝天相映成趣,宁静而又古朴。游人们三三两两,悠闲地漫步谈天。走在胡同里,穿越高耸的牌楼,一份浓厚的书卷气息和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国子监社区党委书记王颜颜说,国子监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全长680米。清代时称成贤街,后更名为国子监街。乾隆皇帝曾以“京师为首善之区,国子监为首善之地”来作出评价。国子监的核心为“左庙右学”格局,坐落着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子监街是北京市唯一以街道命名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拥有四座牌楼的街巷。
国子监街上的牌楼/记者拍摄
除了文化旅游功能,对于街上的住户来说,国子监街还承担着箭厂胡同、公益巷等周边近10条支线胡同居民的日常通行功能,也是方家胡同小学、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通勤线路。
王颜颜介绍,街区内包含央企、水规院、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和国子监,以及方家小学和30余家商铺。2022年8月,国子监启动一期腾退,涉及约200户居民;2023年11月,实施国子监街不停车管理,目前街面仍保留石墩以防车辆违规停放,未来整治提升计划中可能逐步移除,并进行街面的改造提升。
今年65岁的郭淑平,在国子监街居住了42年,见证着在这条古老街巷的发展与变化。“国子监街原来两边都停着很多车辆,人流量较大,比较拥挤。最近这一两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改造后,路两边不停车了,街道环境显著改善,红墙灰瓦、整洁有序,在这里居住也很舒适。国子监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包括外国旅行团、中小学生及外地游客。”
游人穿行国子监街/记者拍摄
“这里有着700多年的历史……”在国子监街上,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幼儿园小朋友正在国子监里参观打卡,红苹果一样的小脸上满是笑容,明亮的眼中透着好奇的神情。
幼儿园小朋友打卡孔庙和国子监/记者拍摄
美林高瞻幼儿园园长李玲说:“今天,我们园有50名小朋友来到国子监,都是4至6岁的孩子。通过参与开笔礼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和魅力,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所在地是古代北京国子监旧址。当时,这里是按“左庙右学”的规制修建的,面向南方,左边是孔庙,右边就是国子监。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志愿讲解员程立波说,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孔庙又称先师庙或宣圣庙,始建于1302年,历时四年竣工,是元明清三代祭孔场所;国子监为古代最高学府兼教育管理行政机构,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的最高学府的校址。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入口/记者拍摄
大成门前的孔子像/记者拍摄
北京孔庙占地2.2万平方米,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共有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依次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其中,大成殿是是孔庙的主建筑,有着孔子对中国古文化做了“集大成”之意,这里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
孔庙核心建筑大成殿/记者拍摄
程立波介绍,大成殿是孔庙核心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双层庑殿顶,规格与故宫太和殿相当。大殿正门上悬挂康熙御书的“万世师表”匾额,赞颂孔子的教化,孔子为人师表,值得称颂。像这样的匾额在大成殿里还有8块,历代皇帝在登基之后祭孔都会题写一块匾额。
进士题名碑/记者拍摄
孔庙之中,先师门至大成门之间为第一进院,这里立有198座的“进士题名碑”,记载了元、明、清三代5万多名进士的姓名和籍贯,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历史见证。明末大将军袁崇焕、清代洋务派代表李鸿章、禁烟首领林则徐等人,还有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奇人物,如刘墉(刘罗锅)、 纪昀(纪晓岚)等人也都碑上有名。
末科进士题名碑/记者拍摄
在这些石碑中,记载着中国古代科举制最后一次考试中进士名字的清代“末科进士题名碑”,传奇色彩最为浓厚。程立波介绍,“末科进士题名碑”上共镌刻了270余名进士的姓名,其中沈钧儒先生尤为著名。沈钧儒先生作为新中国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曾在开国大典时站在毛泽东主席身旁。
望着眼前的进士题名碑,来自上海的游客唐先生感慨地说:“这样的学业殿堂,确实值得前来参观,感受古今传承的人文气息。尤其从孔庙一路走来,其带来的震撼非常强烈,看到了孔子的雕像。古代科举制度所选出的纪晓岚、刘墉等杰出人物,无不体现着承前启后的价值。在这里,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古人在治学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那份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范。”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出口/记者拍摄
琉璃牌坊/记者拍摄
独占鳌头/记者拍摄
游人游览国子监/记者拍摄
穿过孔庙就来到了国子监。国子监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等。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始建于元朝的国子监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在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在清乾隆年间增建了专供皇帝讲学的建筑辟雍,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
国子监中的“辟雍”/记者拍摄
“辟雍”的“辟“字通“碧”。辟雍始建于乾隆年间,四面环水,金砖铺地,中央设龙椅。来辟雍讲学的第一位帝王是乾隆,讲学时,辟雍两边的台阶上会站立两名传炉官,负责传递皇帝言论。古时候,在没有麦克风、没有扩音器的情况下,国子监的监生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听帝王讲学的。
除了极负盛名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子监街上还有着30多家各具特色的商铺。经典意式咖啡、各色季节特饮,秀冠咖啡已经经营了21年,成为国子监街的变迁“记录者”。店铺的创始人王海燕热情爽朗,经营着这家充满人情味,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咖啡厅。
秀冠咖啡/记者拍摄
王海燕说,最早来这里是2004年,当步入这条街道时,都市的喧嚣便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难得的宁静。顾客不仅能品尝咖啡提神,还能在轻松交谈中,感受这条承载中国古代文化街区的独特韵味。咖啡厅也曾推出了“安定美式”咖啡,主要为社区志愿者提供服务。“每当社区举办活动,我们都会积极参与。这里还被打造为暖心工会驿站,门口设有工会爱心专座,供大家休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人们能放慢脚步,沉浸于周围的环境,更深切地体会这条街区的文化氛围。”
“京城百姓”老北京民间传统工艺品店则更具京味儿。憨态可掬的兔爷、唧唧叫的蝈蝈、样态各异的毛猴、小朋友钟爱的木马……这里售卖和展示的都是和老北京文化相关的物件,却也有着店主林博的各种巧思和创新。
“京城百姓”店铺/记者拍摄
林博说,兔爷的传统形象为嫦娥怀抱的玉兔,寓意驱病祈福。其常见造型包括骑虎、象、麒麟、狮子等,象征迅捷与祥瑞。兔爷的现代工艺可结合十二生肖等元素,制作小型的、卡通化兔爷,既保留传统神韵,又符合当代审美。“每当我创作新的兔爷时,就先采用泥塑成型,等有了比较满意的风格和模样,再用石膏翻模,这样你就能复制出更多,修光滑之后,搁在一旁晾干,再给它上色。”
在国子监街这处充满书卷气的胡同中,无论是“左庙右学,京师首善”的庄严沉静、声名远扬,还是以咖啡传情、专注传统工艺的小店,都展现着古朴与活力的交融,未来也将发展成为更具有特色的文化街区。
记者 孙媛 编辑 孙媛 主编 程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