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侨批,一艘红头船,连起的是跨越山海的潮人根脉。10月11日,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日报社承办的“探索活化历史建筑展现新时代新风采”潮州文化大学堂系列活动第三场开幕。本期活动以“潮人聚潮话共融”为主题,特邀深耕潮州文化的专家学者,以“红头船”与“侨批档案”为钥匙,解锁潮侨文化的深厚密码,为侨二代、侨三代搭建文化寻根桥梁,助力潮州文化在传承中走向国际。
昨天,潮州文化大学堂系列活动第三场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春生 摄
潮州先侨,怀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憧憬,乘着那艘小小的红头船,承载着家人的期盼毅然扬帆南下,驶向未知的南洋。一条浴布、几块甜粿,海浪淘洗了青春,岁月浸染了乡愁,他们在异国他乡扎根奋斗,将汗水挥洒在陌生的土地,那一封封跨越重洋的“侨批”,不仅是赡家之资,更是抵万金的家书。而今天,一代又一代的海外潮人始终怀揣着炽热的爱国爱乡之心,带着积累的财富和不变的乡情归乡,投身家乡投资建设,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执着探寻文化根源,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与故土的深厚情缘。
潮州华侨慈善事业的起源及其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如何让“红头船”“侨批”等独特的文化符号“活”在当代?新生代潮州华侨对红头船、侨批两张“潮侨文化名片”有着什么样认识?如何以馆为媒,进一步放大侨批文化的影响力,让其成为海内外潮人共同的“文化信物”?
活动现场,潮州市侨联原主席杨锡铭、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潮州文化课程中心主任陈雍、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助理研究员林瑜、潮安区清晖楼侨批文化馆馆长许广桐围绕潮州先侨史、新生代华侨的文化认同与传播等方面,从红头船的乘风破浪,到侨批的纸短情长,展开一场关于潮侨历史与潮州文化传承的名家对话,用鲜活的史料与真挚的情感,让百年潮侨故事跃然眼前,也为潮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凝聚共识,展望未来。
为进一步壮大潮州文化研究传播力量,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聘任仪式。潮州日报社正式聘请四位主讲嘉宾为“潮州文化传播特邀使者”,期待以专家之力,让更多人读懂潮州文化、爱上潮州文化。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玫 实习生 叶锦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