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国庆中秋凑出的8天长假里,刷社交平台总能刷到两种反差特别大的场景,一边是各地景区人挤人的视频。
泰山下雨时游客裹着雨衣排队,天坛里连挪步都要跟着人流走,这些画面随手刷几条就能看到。
另一边却是宅家追剧打游戏的分享下面,满屏都是太懂了我也这么过的的评论。
明明今年国庆国内出游人次都冲到8.88亿的历史新高了,怎么不出去玩的选择,反倒更能戳中大家?
其实这背后,藏着很多人对假期的真实想法,也能看出旅游市场和日常工作里的一些变化。
不过,光看大家晒的还不够,官方数据更能说明今年国庆的旅游热度,交通运输部的统计里写得清楚。
10月1日到8日这8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的总人次有24.32亿,平均每天3.04亿人次,比去年国庆假期多了6.2%,算是同期里最高的一次。
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更直接,国内出游总人次是8.88亿,比去年国庆7天假期多了1.23亿人。
花在旅游上的总钱数也涨到8090.06亿元,比去年多了1081.89亿元。
就连出入境游也热闹,国家移民局说,假期里全国边检一共保障了1634.3万人次出入境。
平均每天204.3万,比去年多11.5%,10月4日那天人最多,单天就有235.3万人次通关。
可热度归热度,不少人悄悄打了退堂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值不值的问题。
从人均花的钱来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人均只花了113.88元,比去年的130.87元少了16.99元,甚至比2019年同期的118.69元还低。
这组数据背后,其实是集中出游的麻烦,热门景区门票抢半天抢不到,酒店价格比平时翻一倍。
路上堵车堵几小时是常事,有人说花了钱还没享受到啥,反而折腾得累。
还有些景区的数据显示,就算接待的游客比去年多,增速也比五一假期慢了不少,对很多人来说,与其在人堆里挤着打卡,不如选个轻松的方式过假期。
选择宅家的人里,有不少是不想跟风为了旅游而旅游,北京有对情侣,一开始也计划着国庆出门玩,可抢票的时候发现热门线路的票秒没。
再看目的地的酒店,价格比平时贵了快三倍,干脆就放弃了,俩人在家打了整整一周游戏。
每天早上9点多起床,开黑玩几局,点个外卖当午饭,下午接着玩到睡觉,这样的节奏让他们觉得比挤景区舒服多了。
有时候刷小红书,看到别人在景点排队的视频,他俩还会有点庆幸,去年国庆他们也跟着大流去了沈阳。
在张学良故居排了1个半小时队,进去后被挤得脚不沾地,啥也没看清就出来了,那种为了凑假期热闹的疲惫,让他们今年彻底不想再跟风。
在他们看来,旅游本来是为了开心,可国庆期间人多、价高、服务还容易打折扣,反而把快乐变成了负担。
也有人的不出去玩,是被工作和身体状况推着走的,平时忙于工作没时间去医院,崴了脚手术只能挤时间。
正好国庆到来,还能趁着国庆检查检查身体吗,有的人上半年不小心崴了脚,一开始以为不严重。
简单敷了点药,可过了几个月一直没好,蹲下来或者动的时候,脚踝总有点不对劲。
医生说是软骨损伤,可根本不敢请2个月的病假,只能等着国庆,再把调休和年假凑一块儿,凑出半个月时间来休息。
就算是住院的时候,还得把电脑带在了身边,甚至有的人做完手术当天,麻药劲还没过,也得开始工作。
对很多这样的人来说,国庆不是假期,是一个解决私事的时间集合,不过就算宅在家里,也总担心长时间不在工位会影响工作,一直想着康复后尽快回去上班。
还有些人,连宅家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在假期里加班,像做律师的朋友们,国庆前一天,领导派了个急案子过来,客户要求10月8号前给出法律意见书,那么他们整个假期都得扑在上面。
很多人早就习惯了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完整的长假很少见,之前好不容易凑出时间旅游。
可等他们订门票的时候,很多热门景点都约满了,就说南京,去夫子庙的时候人挤人,想坐秦淮河的游船,一看要排两小时队,最后只能放弃。
相比之下,今年国庆虽然不少人没出去玩,反倒多了点从容,参加朋友的婚礼,和几个老友见见面,反而觉得踏实。
其实不管是出门玩,还是宅家、加班,大家想要的不过是一段能自己说了算的时间。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平时工作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生活和工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长假成了少有的能暂时抛开琐碎事的窗口。
有人想在景区里看看风景,有人愿意窝在家里打游戏放松,有人要趁这段时间把身体养好,也有人不得不接着处理没做完的工作。
8.88亿人的出游数据,确实能看出旅游市场在回暖,但那些选择宅家、或者不得不加班的人,他们的状态其实更贴近很多人的真实生活。
毕竟假期的意义从来不是必须出门,而是自己过得舒服,也正因为这样,宅家过国庆才会收获那么多网友的共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