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登山史上排名第二的“灾难”。中日强强联合的17人登山小分队,背靠日本财团,成员战绩斐然,然而在“最美雪山”面前居然无一生还。
此处位于三江交汇处,金沙、澜沧、怒江三江并流,再加上地处云贵高原和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形成了13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山峰。在当地藏民的文化中,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上都住着修炼的神仙,因此生人勿近、任何近距离的接触和探求都是禁忌行为。
然而其中最高耸的卡瓦博格峰,虽说海拔只有6740米,在登山圈子中的高度并不入流。但是它所在的横断山脉气候复杂多变,地势结构复杂,再加上常年暴雪且积雪性差,因此攀登系数是top级别的存在,在1987年之前几乎无人敢涉足。
80年代,日、美登山队三次无功而返。直到90年代,背靠日本财团的山岳会再次和国内登山队合作,他们在出发前几乎做了最详尽的规划:攀登时间定为1990年12月到次年2月,因为此时正逢旱季,气候相对稳定;光物资和装备就准备了50多头牛马用于运输。
再加上当地聘请的协助员和厨师,整个团队成员已上升至30人。12月8日,他们在海拔4500米处建立了一号大本营。5天后持续攀登在5300米高度建起了二号营地。
正在稳步推进之时,中日双方的队员却在三号营选址上产生分歧,日方建议在山脊处安营扎寨,方便后续物资搬运和攀登工作。而中方却意见相反,为防止突发雪崩,一定要在山槽处安营。最终双方各退一步选择了一个中间地带。此时,在三号营蓄力准备登顶的团队成员,共17人。
他们已经到达海拔5900米,距离最后的终点仅有两公里的距离。然而12月28日他们开始冲击最高峰时,天气骤然发生变化,最终无功而返再次回到三号营休整。
到了3号清晨,山下联络员数次联系三号营地无果,而且在当天还发生了巨大的山体振动和雪崩。此时山下的成员心中为之一震,心知三号营的队员恐怕已经遇难。在多日的暴雪影响下,这里的积雪已经达到了及腰的状态。随后从全世界赶来的救援队更是证明了这个坏消息:别说是营救了,营地早已没有了生命迹象,甚至在积雪影响下大家根本无法到达事发点。
这场1991年的巨大山难,不仅让17位资深登山者有去无还,更是迫使我国政府紧急下令,对梅里雪山的攀登行动永远封禁。然而当年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让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中日联合队全部葬身于此?
作为梅里雪山的主峰,海拔6740米的卡瓦博格峰始终是最危险但迷人的存在。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影响,这里的气候可谓是瞬息万变,艳阳高照和超级暴风雪经常交替出现。
而登山队们的三号营地,恰好又处于“雪崩槽”的地形。但这当年并不是他们棋差一招,而是在陡峭山峰中为自己找到的避难所。虽说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抵御风雪的侵袭,但是一旦有雪崩发生,这里势必会首当其冲。
再加上冰涯、裂缝、悬冰川。。。难怪在队员的遗骸被发现之后,所有人都无法直视。那些直径50厘米以上的云杉树在雪崩后都支离破碎,更何况他们的凡人之躯?
在藏民心里,梅里雪山并不是登山者们心中要征服的岩石和冰雪,而是他们千百年来敬畏、膜拜的神灵。即便是1991年那场山难发生之前,当地人就已经无数次的对攀登者进行劝阻。更有极端者选择在庙宇中长跪不起,只求他们的神明降世,给这些入侵者一些颜色看看。
真正的勇者,不仅要有一个执着的梦想,更应该尊重他人信仰;敬畏自然、克制冲动,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片雪域的迷人之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