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9日电 (李永娇)随着文旅消费从“打卡式”观光向“深度体验式”沉浸转变,游客对服务品质的精细化、文化内涵的丰富性需求日益凸显。
在茫崖市,志愿服务正以全链条、多维度的融入姿态,成为文旅发展的“暖心引擎”。志愿者们凭借专业的讲解服务、贴心的帮扶举措、细致的守护行动,既填补了传统文旅服务的短板,更让每一位游客在戈壁上真切感受到茫崖的善意与温度。
如今,茫崖市志愿服务体系已构建起“队伍成建制、服务常态化、项目精准化”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115人,组建涵盖文旅引导、环境保护、政策解读、帮扶救助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37支,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60多个。这支“志愿铁军”以“高情感密度”的服务,打通了文旅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茫崖文旅形象的“活名片”。
在茫崖,志愿者的身影已然成为一道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人文风景线”。冷湖镇黑独山作为网红打卡地,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为守护这份珍贵的自然馈赠,组织80余名志愿者进驻黑独山开展志愿服务,化身“多面手”全程护航。
在安全守护上,他们沿山巡逻排查落石、陡坡等安全隐患,及时劝阻攀爬悬崖、靠近危险边缘拍照等行为;在文化传播上,他们化身“地质讲解员”,结合亿万年地质演变历史,用通俗的语言向游客解读雅丹地貌的形成原理、科学价值与人文故事;在体验升级上,他们针对摄影爱好者的需求,提前调研整理出“最佳拍摄时段”“光影角度选择”“避障拍摄技巧”等实用攻略,助力游客定格黑独山的苍茫之美。
针对特定群体的文旅需求,志愿服务更是精准发力,在首趟“5・19”银发旅游专列抵达茫崖时,共青团茫崖市委迅速统筹调配51名青南计划志愿者组成专项服务队伍,为老年游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贴心保障。火车站接站时志愿者们提前抵达站台就绪,看到列车进站后立即主动上前,热情协助老年游客拎提行李、搀扶引导出站。
针对老年游客对当地气候的适应需求,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讲解茫崖的天气特点及出行注意事项;同时,积极配合车站工作人员完成旅游大巴换乘引导等工作,以高效协作与暖心服务,为老年游客的茫崖之旅筑牢舒心“第一关”。志愿者们既是“贴心陪护员”,也是“安全守护者”,他们时刻关注每位老年游客的身体状态与行动需求,并及时提供必要帮助;同时,结合茫崖地形特点,在险要路段、观景平台等关键位置主动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反复叮嘱游客注意脚下、结伴而行,全力为老年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让他们在安心赏景中感受千佛崖的自然奇趣与文化韵味。
茫崖志愿者们以“小行动”汇聚“大能量”,织密了一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旅服务温暖网络。这股力量不仅让游客的旅程更舒心、更安心、更暖心,更以口碑效应带动了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推动了餐饮、住宿、文创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如今在茫崖,志愿服务早已不是文旅发展的“点缀”,而是深深扎根于产业脉络中的“核心支撑”。志愿者们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茫崖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而厚重的注脚,更让这座戈壁之城的文旅名片,因“温度”而更具吸引力。(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